5月4日,四川在线的一篇题为《K424次女乘务员被打头破血流,警方介入调查》的新闻,讲述了K424次列车5月3日晚,在运行到江西南昌至鹰潭区间时,一名硬座车旅客强行要坐软卧,列车乘务员劝阻无效,旅客竟用玻璃杯砸伤列车员,目前伤者已被送往医院救治,肇事者已被警方控制。这条热点新闻在短短半天之内,引发人民网、新华网等60多家网站、42个新闻客户端的转载,网友评论万余条,均谴责肇事者暴力行为。
旅客乘车,列车员值乘,尽管对二者都有明文要求遵守的相规则。但在这种亲密接触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纠纷。这么多年来,旅客和工作人员的纠纷时有发生。比如几年前的列车员给旅客下跪,事因是旅客脱在地上的鞋子找不到了,旅客掌掴列车长,因列车临停不让下车。这些事最终如何处理,通报范围并没普及到广大吃瓜群众。联系到近期发生的环卫工、快递哥被殴打等事件,可以看出,列车员被打这样的事并非某个人某个行业的特别现象,而是波及了社会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服务行业。这与其说是旅客的维权意识增强,不如说是服务行业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维护企业形象,对工作人员一些特别的要求,而助长“上帝”的戾气。
经常乘火车的人都会在火车站或者列车上看到“待旅客如亲人”、“安全优质服务”等宣传语。笔者也曾在列车工作人员的谈话中曾有耳闻,为了旅客能乘车开心、舒心,铁路部门要求工作人员对旅客除了严格按要求完成各项服务,还要在和旅客发生纠纷时,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无论对错在谁,工作人员发生与旅客货主的口角之争或者是肢体冲突,工作人员先一律问责再处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列车工作人员尽量做到不与旅客发生冲突,受到刁难、责骂甚至伤害就在所难免了。比如,之前曾在媒体看到过,有旅客无票强行进站,工作人员阻拦被投诉,还要对自己的态度不好向旅客道歉。据一些铁路工作人员所说,这样的事情是时有发生。
笔者认为,给旅客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还要从严约束自身行为标准、言谈举止,这是铁路部门应该做的事情。但每一个公共服务环境,都会有针对于工作人员和旅客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比如在火车上,列车员要做到为旅客服好务,整理好车上设备,打扫干净车内卫生,为旅客提供温馨的服务。而旅客也要遵守按车票车次车厢乘车,遵守公共秩序,不在车内吸烟,不要影响其他旅客在车上的利益等等规定。这样的规定是双方必须遵守的。如果仅要求一方遵守,那势必会削弱另一方的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就会助长不良习气。
笔者觉得,在这里,不必一味探讨列车员这个群体是如何容易受到伤害,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应该为这位无辜的列车员给予更多的关爱。据最新消息,3日晚上,受伤的列车员梁艳送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完成了面部手术,手术顺利;肇事旅客被南昌铁路公安部门控制。4日,南昌铁路局的工会主席前往医院看望受伤的列车员。这位伤者所在的单位成都客运段第一时间做好慰问和安抚工作,成都铁路局的一些列车员、职工纷纷向这位受伤职工送去问候和祝福,还有法律事务所的相关人员飞赴南昌,提供法律援助。也许,我们这位受伤列车员会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和关心。
一个水杯,砸伤的是列车员的头,一个耳光,煸去的是一个快递小哥的尊严和对社会的信心。这一件件一桩桩,如果不用应有的规则和制度去遏制和约束,加大对这类乘客的惩处力度,那么这样的戾气就会在社会上蔓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就会被肆意破坏,公共秩序就会被随意践踏!(胡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