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载着大山深处民众一路奔向春天

2017年05月10日 14:44:00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代刚飞 编辑:王梅芳

  在山青水秀的川黔铁路线上,行进着的5629/30次列车,是一列绿皮火车。它节奏悠然,不超过60公里/小时的车速,带着乘客们驶过那些山间景色,闻着沿线乡村的烟火气息。(新华网 5月9日)

  在当今高铁、动车飞驰电掣之时的高铁时代,仍有全国81列“慢”火车在祖国各地运行,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偏远地区。5630次就是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上最为落后的山区客运列车,也是川黔线上“年龄”最大的列车,1965年开行至今已有52年的历史。269公里、26个停靠站。

  贵州贫,贫就贫在交通不便。贵州山区开行的“慢”火车,在高铁纵横交错的今天,默默地服务于老区人民。承载着山区民众走出大山的希望和梦想。大娄山脉深处,群山盘亘,悬崖频现,生活在其中的民众的生活来源,大多只能依赖土豆、玉米等农作物和养殖为数不多的牲畜,开行的“慢”火车是老区人民连接外界的唯一工具。当地居民流传了这样一句话:“桐梓河养活了我们,小慢车带领我们脱贫。”

  脱贫,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内涵深重。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号召,再次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开行“扶贫小慢车”,是老区人民实实在在的需求。“慢”火车被老区人民称为“致富车”。因为乘坐这趟“慢”火车的老乡们大多数都是把粮食卖出去,把柴米油盐买回来;乘坐“致富车”的老乡们大多数都是把牲畜卖出去,把技术经验买回来;乘坐“致富车”的老乡们大多数都是把特产卖出去,把致富希望买回来。

  开行“扶贫小慢车”,是地方政府真真切切的期望。眼下,中国到了扶贫脱贫的关键时段,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加大力度,如何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地,是扶贫的根本。“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开行“脱贫小绿车”不仅仅是乡与县之间能够流通起来,在资源比较稀缺的情况下,平衡当地物品、教育等资源。让当地百姓有一技之长,人人可走致富之路。

  开行“扶贫小慢车”,是铁路部门博施济众的写照。重庆至遵义的这趟“绿皮火车”,数十年如一日地方便沿线民众的出行,自觉地承担起渝黔两地边远地区的脱贫扶贫的使命。难得的是,川黔线上丰富的旅游资源、农副产品、气候条件等都正在成为发展的契机。“避暑列车”、“赶集专列”还将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涌现出来。扶贫小慢车的开行是适合铁路企业参与扶贫工作的一条特色之路。

  “给些温暖借个肩膀,很高兴一路上,我们的默契那么长,穿过风又绕个弯,最初的梦想 绝对会到达……” 歌手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唱出了多少年轻人的诗和远方,也真实地唱出了无数边远山区民众在扶贫脱贫的路上的希望和梦想。

  在万里铁道线上,铁路部门这么多年,一直让山区村民脱贫的生命线保持畅通运营,用自己的负重前行,默默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铮铮誓言。让“慢”火车载着大山深处民众,一路奔向幸福的春天吧!(代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