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让“洋肉”到你碗里来

2017年05月12日 16:46:43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廖红 编辑:王梅芳

  据人民日报报道,欧洲的26.2吨优质肉类产品搭乘中欧班列,历时16天抵达成都国际铁路港。标志着内陆口岸通过铁路运输方式进口欧亚农产品实现批量常态化运行。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两千多年前,西汉张骞领着长长的驼队出使西域,一路所到中亚、西亚、地中海各国,汉朝丝绸闻名遐迩。如今中欧班列作为丝绸之路的延续,日趋常态化的开行不仅加速了沿线国家及地区的贸易交流,让颇具地域特色的产品、食物等互通有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认识,从而实现共赢。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曾经产自欧洲的“洋肉”对中国百姓来说是“奢侈品”,而今,“洋肉”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已不再是稀罕事。前后的对照,源自一条铁路带来的变化——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作为沿线各国经济贸易的纽带,常态化开行有利贸易平稳增长。据业内人士介绍,欧洲“洋肉”搭乘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比海运节约45天左右,运输费用比空运节约1万元每吨左右,节约时间和成本是最具吸引人的两个参考。尤其在成本方面,产品成本低了,卖出的价格也会相应的降低,卖家多销货,买家少花钱,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人们尝到了中欧班列为沿线买卖双方带来的甜头,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支持和欢迎。另外,加之中欧班列安全、运量大、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经济实惠等优势,它逐渐成为国际物流运输业的中坚力量。

  近几年,人们看到了中欧班列的发展与进步。据四川日报报道,今年1月至4月蓉欧快铁共开行235班,同比增长185.25%;共计发送集装箱1.97万标箱,同比增长294%。这是中欧班列进步的一个缩影,它在短短几年内取得如此丰硕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走出去,国外的“洋货”进入中国市场。跟随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铁路部门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和沿线各个国家一同努力,为世界营造一种共赢的发展新局面。

  古有“丝绸之路”,今有“中欧班列”,千年以后,再续前缘。随着“一带一路”全面建设的展开,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大道上极速奔驰,让沿线各个国家的合作更加密切,经济血脉更加畅通,让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