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各大媒体报道可知,地方上正在加速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今年将有多个具体项目首次向社会资本放开。
铁路项目面向社会资本开放,此则新闻一出,就有部分网友表示担忧,社会资本的引入,会不会让“铁老大”沦为“私有化”?到时候,票价会不会变高?服务会不会变差?发展会不会变慢?网友的担忧有自己的理由,但这种担忧是否会成为融资的结果,我们不妨分析看看。
从硬件条件来看,铁路建设发展,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社会资本的引入,是为铁路发展提供资金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流入,才能更好适应日益庞大的城市建设需求。铁路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虽然当前我国的高速铁路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但随着经济的向前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铁路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加上“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需要铁路加快发展的步伐。然而,众所周知,铁路建设目前是负债前行,由于受资金制约,铁路发展规划难以放开手脚去实施。所以,引入社会资本,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是加快我国铁路建设的重要举措,势在必行。
从软件条件来看,社会资本的引入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支持,其中也含带着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支撑。以“互联网+”发展为例,在今年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交通产业智能化变革,推动智能化运输服务升级。时下,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社会资本方向上体现得十分明显。铁路方面的智能化升级,离不开互联网企业的有力支持,促进“互联网+交通”的深度融合。对于这种投融资深化铁路投融资机制改革来说,能够加快形成铁路总公司、地方政府、社会投资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的铁路建设新格局,但这不会改变铁路行业国有性质和国有资本控股的股权结构。
所以,即便在市场化的情况下,票价也会是根据市场环境所浮动。更何况,社会资本的引入,能有效促进“互联网+交通”的深度融合,壮大铁路发展实力,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有效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广大乘客的现实需求。
网友的担忧有理由,铁路融资需大胆而谨慎。一些基础的民生建设环节经过市场融资以后,经营管理者观点不同、理念不同,都可能影响着铁路运输的服务质量,从而影响铁路的市场适应能力,影响铁路服务民生的初衷。但从目前来看,铁路项目引入社会资本,重点是城市群内的轨道交通,仅仅为适应市场需求,在部分服务项目上进行优势资源的整合和调整,是加强市场竞争力度的表现。铁路引入社会资本的同时,在制定铁路规划建设和标准、监督其运价和服务标准等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那么中国铁路这列“快车”,就能开得又快又稳。(董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