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陈的城市在长夜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要先做一场梦……”你相信吗?这些诗句不是诗人写的,而是出自人工智能虚拟机器人微软“小冰”之手。就在几天前,“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出版方湛庐文化噱头十足地宣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机器人写的诗集。“小冰”的诗歌和九段棋手柯洁惜败AlphaGo的消息几乎在朋友圈同时出现,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话题也再次变得热门。 (5月30日《扬子晚报》)
写诗是诗人的事,许多诗人写出来的诗被广为传诵,现在机器人也会写诗了,那还要诗人做什么?而我们阅读机器人写出来的诗,还能体会出诗意吗?其实,对于机器人写诗不必担忧,也最终取代不了诗人,诗人写诗,岂会输给机器人?
现在的机器人已经具备许多人的素质。根据微软的预估,“小冰”的人工智能创造将在2017年下半年逐步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目前,“小冰”已在电视媒体、平面媒体、音乐和电视剧四个领域进行布局,并已初步落地,为后续的内容落地做好铺垫工作。除了写诗之外,“小冰”还会唱歌,还会写歌词和财经评论。可谓是多才多艺。据了解,为了达成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上世纪20年代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超过10000次。人类如果要把这些诗读10000遍,则大约需要100年。机器人写诗是有一定的优势的。自2017年2月起,“小冰”在天涯、豆瓣、贴吧、简书四个平台上使用了27个化名发表诗歌作品,比如“骆梦”、“风的指尖”、“一荷”、“微笑的白”,几乎没有被察觉出这些诗歌非人为所作。这也表明机器人写诗在一定程度上不输于诗人。
机器人写诗会不会取代诗人,这么想是多虑了。“连写诗都被机器取代了,世界不是很乏味么?”这种担忧实在没有必要。机器人写诗,充其量是多了一个“诗人”,作为诗人,应该敢于与其抗争,以自己的作品赢得读者,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从某种意义上说,机器人写诗也是一种竞争,如果诗人写出的诗连读者都没有了,而将造成这种状况的责任推给机器人,那实在是缺乏自信和反思,甚至是担当。不过,对于机器人写的诗也不必棒杀。一味地指责机器人写的诗是“垃圾”是糟粕,写的都是滥调。这也有点过了。因为一味的贬低机器人,并不会提高诗人的地位和作用。
机器人写诗没有什么可怕,读者看重的是诗,而不会是谁写出来的。这一点,诗人们要清楚。(王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