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2017年高考拉开帷幕,重庆市第八中学考点外,不少女性家长穿着旗袍为考生送考,寓意“旗开得胜”,考出好成绩。(中国新闻网6月7日)
考场外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够金榜题名也是拼了,多地的高考考场外皆上演了一场“旗袍秀”,这一景象,立霸各大网站热搜榜,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位高考考生家长分享自己总结的得到好成绩的心得时说道:“孩子考试,家长要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而考生拿到试卷以后不要慌,先亲一下,这叫吻过,稳过。”这看似笑谈的举动,显露出孩子的成绩在众多家长心中的“举足轻重”,在笑过之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孔子曰:“无畏者无惧”。释义过来也就是,不那么在乎就不那么畏惧。反义之,越是在乎就越担心。家长的担心体现着家长对孩子浓烈的爱,但高考绝非终点,且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现在的多元化社会日新月异,人才结构巨变,需要多型能力给社会人才库“添砖加瓦”。高考状元就一定能成才吗?学习平庸甚至名落孙山的孩子,就一定碌碌无为吗?答案是否定的。
近年来,高考之前的数日,各地寺院、孔子庙成了家长们“围攻”的不二选择。求金榜题名、求马到成功,正中了“临时抱佛脚”这句歇后语的下怀。考试第一天穿红色意开门大吉,第二天穿黄色意走向辉煌。这些小细节、小举动和小“轻信”,让我们看到了家长的良苦用心。但是,求神拜佛就会超常发挥?按规则穿衣就会马到成功吗?当然不,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人在有相当的压力下,释放压力所选择的出口。但心理专家曾说过:“在高考前,家长尽量要保持‘正常’状态,过多的紧张和呵护或许会让孩子徒增压力,最后与愿望南辕北辙。”笔者认为,种种的非常态化变化,都没有错,那只是爱和呵护。但是应在思维方式和处理手法上多些变换,比如,家长应把求神拜佛的心思花在孩子的学业上,关心孩子的心情和课程遇到的“瓶颈”,和孩子成为忘记年龄、忘记身份、忘记性别的知心朋友,把关爱放在孩子真正需要的地方,而不是给孩子请一道“保佑福”就万事大吉。
高考是考生迈向人生的第一步,是一个充满期待开始。面对高考的压力,请家长适施良苦用心,将无形“轻信”和思考,转化成有形的沟通和关爱。当然,“旗袍秀”不可笑,而是很“可爱”。因为,那源于爱。(郭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