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关爱眼睛、保护眼睛,可是有多少人只是嘴上说说或者说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呢?否则为什么现在青少年近视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根据2016年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结果表明:小学生近视比例45.71%;初中生近视比例74.36%;高中生近视比例83.28%;大学生近视比例87.67%。一项由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白皮书指出,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
引发近视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是由人种、性别、遗传、营养、地域差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青少年用眼过度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原因。”随着近年来,青少年课业负担日益加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3D电影等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更是加速了近视的发生。
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如果小学阶段就已经是近视眼,长大后就有可能成为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而且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也会增加各种眼病的发病率。除此之外,青少年近视还将影响升学考试、工作就业的专业选择,高度近视如果不加强防范,就会成为除白内障之外的第二大致盲危险因素。
在如此严重的危害之下,要说对青少年近视问题不关注,很多家长可能会大呼冤枉。很多父母为孩子的眼睛都舍得舍得“下血本”:几百上千元一次的诊疗、价格不菲的高级眼镜。但其实预防近视很简单,根据目前国际公认的结论,增加孩子的户外时间、增加户外暴露时间就可以预防近视的发生。有研究结果显示,每增加1小时户外活动,近视发生率就减少10%。而实际情况却是,要让家长进行一次性的大投入不难,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长期用眼习惯,却很难坚持下去。
保护视力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无论家庭、社会还是学校,不仅要有保护孩子视力的意识,采取切实的行动。比如家长以身作则减少玩手机的时间,给孩子立规矩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在课程中增设眼保健操课、保证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主动检查照明设施是否达标;社会上引导形成非唯学习成绩论英雄的风气……
现在,人人都知道保护视力的重要性,但若不拿出行动对现有的教育方式、生活方式、软硬件环境做出改变,恐怕关爱眼睛还只能是嘴上说说,不能真正起到作用。(杨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