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之争,折射出民生工程缺位

2017年06月09日 09:45:08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刘从友 编辑:王梅芳

  最近,广场舞火了。一则新闻,洛阳一群广场舞大爷大妈为争篮球场跳舞,以至于和小年轻动起了手。最新的一则,6月6日高考前夜,惠州许多大妈自发暂停广场舞,但也有部分广场舞大妈大爷仍在继续。其中一位大爷表示,如果因为高考不让他们跳舞,是剥夺他们锻炼身体的权利。“明天高考,今晚又不高考,我们还得练!”这次,怼上了全国关注的高考,矛盾再次激化。

  新闻一经报道,网友纷纷留言,最多见的就是“不是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这类带有攻击性的言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退一步说,每个家庭都有或曾有老人,每个人都有变老的一天。老年人热爱健身本无可厚非。至少,不想给子女添太多的麻烦,是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表现,既锻炼了身体,也促进了家庭社会的和谐。但为什么未赢得喝彩声呢?笔者认为,是因出现了资源之争的矛盾,而自媒体等话语权又强势握在年轻人的手里。

  其实,在此,并不想去细究到底谁对谁错,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冲突。这是个案的问题,不带有整体性。事实上,广场舞之争,是资源不足引起的,本质上折射出的是民生工程缺位,相应配套设施不完善,相关制度不健全,导致社区健身、公园、广场、体育场等建设各自为政,老百姓也只有先下手为强。如果不从根本上拿出对策,必定会按下葫芦浮起瓢,是难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目前的状况,如是十几年前建成的老小区,普遍存在绿化面积不够,活动场地不足,停车位不多等系列问题。只是其他问题相对来说,不容易激化,而活动场地不足的矛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生活品质追求越来越高,对健身的热爱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矛盾自然就凸显出来。短期来看,矛盾双方通过自然消化是难以解决的。年轻人要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需求,努力学习、运动、休息,而老年人执著地要健康。从不少中老年人购买各类保健品来看,即使明知效果不佳,或根本就没什么效果,但还是买买买。可见其对健康的执著追求。

  但相关部门可以有所作为,综合协调处理矛盾。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敏锐,更要有“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担当。

  根本的办法就是提高小区健身场地配套。如在城市开发之初,要首先考虑到民生需求,提高相应的场地配套比例,增加各类活动场所,加大相应投入,则此类问题引发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还可以对现有的一些场所进行合理改造。如一些小区附近的空旷场地周边多移植一些阔叶常青植物,既美化了城市,也净化了空气,还起到明显的降噪声效果。条件许可的,也可以修建一些文化浮雕矮墙之类的,起到同样的效果。

  再有,就是要充分挖掘利用场地资源。如周边的学校操场、大型企业的门前停车场、机关事业单位的内院等,统一免费办理健身活动卡,分时段对周边居民开放,允许他们定时进行活动健身,也可以有效缓解部分场地不足的矛盾。

  当然,社区居委会当好“和事佬”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些矛盾相对集中突出的小区,由社区居委会出面统一协调,分时段或分节点进行调节安排,则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冲突扩大化。一方面讲好尊老爱幼的故事,另一方面做好尊老爱幼的传承。

  相信相关部门动起来,多一些担当,少一些推诿,多想想一些民生工程,少盘算一些个人得失,办法总比困难多!(刘从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