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婚闹视频在网络爆红,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名着伴娘服装的女子,被两名男子控制在车内。视频引来众多网友不满,并引起西安当地相关部门、共青团中央等的关注。(摘自6月9日《中青网》)
又是一则“闹婚”的新闻。近年来,“闹婚”的事件屡见不鲜,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丑化新人、恶搞公婆、甚至侵犯伴娘,这些变了味的“婚闹”造成朋友失和、亲人反目、毁坏财物、伤人坐牢,甚至致人死亡犯罪的事件不胜枚举。去年曾有一名16岁的伴娘惨遭新郎朋友扒衣猥亵,被判强制猥亵罪;山西一新郎因“闹洞房”时被猛烈拍打,致气管断裂死亡;云南大理一伴郎被婚礼亲友团赤身裸体绑在树上砸鸡蛋、泼墨水等等,喜事变丧事、仇事,由此造成的伤害,更让人无法接受。
“闹婚”本是传统的一种婚俗习惯,包括“闹新娘”、“闹伴娘伴郎”、“闹父母”等,“闹婚”的出现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有其“合理性”,原本的用意是给结婚现场增加喜庆热闹的气氛。但是,很多离奇的“闹婚”形式,不讲道德,无视法规,恶俗鄙陋,甚至伤风败俗,影响社会风气,破坏婚礼的温馨美好,实在是与现代法治文明格格不入。
一个文明社会,发生如此恶劣粗野的“闹婚”除地域发展、城乡差距外,更多是因为拿“传统”风俗当挡箭牌比较顺手。很多人觉得,结婚是喜事,“闹婚”是习俗,注意尺度,不要太过就行。然而,闹的尺度在哪儿?何为习俗,何为恶俗,界定标准是什么?在狂欢的喧闹中,谁来冷静清醒地为底线和尺度担保作证?
社会在进步,“闹婚”应文明,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趋势。社会文明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彼此尊重,无耻恶俗“闹婚”应该适可而止。笔者认为,杜绝和摒弃“闹婚”陋习,不仅民间应该积极抵制,加强约束自律,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宣传引导,肃除恶习顽疾,倡导文明新风,移风易俗。莫将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让喜事变丑闻的荒谬“闹剧”不再重演,更不能让一场热闹的婚礼偏离了文明的轨道。(修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