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激活“失灵”已久的“限塑令”

2017年06月12日 15:23:05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费罗杰 编辑:王梅芳

  两头蒜、一个西红柿、几个小芒果……别看笔者就买了这么点东西,超市导购依然尽职尽责地用透明手撕连卷塑料袋将它们分类装好、称重、贴价签。结账时,收银员还会问一句:您需要塑料袋吗?大部分人都选择花几毛钱买个塑料袋,然后窸窸窣窣地装好物品走人。(6月9日《人民日报》)

  平时去菜市场买菜,大多数人都会使用商贩提供的免费塑料袋。而商贩提供的塑料袋大多是厚度不足、不能降解的劣质塑料袋。可这种商贩免费提供劣质塑料袋的行为,在9年前开始实行的“限塑令”中是明令禁止的。然而正是这样被明令禁止的行为,在当前却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显然,“限塑令”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制约和规范作用,而是面临着“失灵”的尴尬。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样一个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的“限塑令”,却依然难挡我行我“塑”?是什么让“限塑令”“失了灵”,沦为了“一纸空文”?笔者以为,“限塑令”的硬伤明显。“限塑令”明显缺乏可执行的“操作点”,尤其是“限”而不“禁”的特性,令政令的威严与震慑力大打折扣。同时,“有偿使用”的机制使“限塑”落入了“惩罚陷阱”:当缴纳罚款使得迟到行为“合理”化,人们当然不迟白不迟。同理,当花钱“买塑”合理化,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的破坏性,以及对限塑初衷的背离,也就被遮掩和忽略。

  难落实、难监管,是摆在“限塑令”面前的现实问题。只有让“限塑令”更具操作性,并强化常态化监管;同时要利用多种方式加强舆论引导,倡导环保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意识到不合格塑料袋对环境及身体健康的危害性,从思想上“限塑”,进而主动参与“限塑”,才能真正激活“限塑令”,让其真正发挥应有的效应。(费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