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了解到,当地警方打掉一个倒卖学生个人信息的团伙,从其公司电脑中查获学生个人信息10万余条。目前该公司已被查封,7人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被刑拘。(6月6日新华社)
教育机构的业务员,不仅能说出孩子的姓名、学校和班级,甚至还知道家长的电话和工作单位。家长报案后,警方顺藤摸瓜,不仅现场抓获了5名嫌疑人,并从其公司电脑中查获了10万余条学生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学生的姓名、学校和班级以及对应家长的联系方式、工作单位等内容。该公司通过倒卖这些信息,凭借差价,已先后牟利十几万元。
通过倒卖信息牟利,实施非法行为,已成为社会重要的毒瘤。这个毒瘤难以彻底根除,相关部门的解释是,链条过长,破获不易。此次案件何以迅速侦破,得益于两次“较真”。一是家长的“较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便有人知道了自己的详细信息,一般都是理性的拒绝而已,很少有人选择报警,因为自己并没有损失。然而,今天没有损失,并不代表今后不会上当受骗。因此,面对个人信息的泄露,选择报警,才是避免个人上当受骗的最好方法。
其次,在于警方的“较真”。报警人并没有损失,这是否立案就处于模棱两可之间。但是,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这背后肯定有信息犯罪的链条存在。今天报警人没有受损,并不代表没有人受损。在很多时候,正是因为警方的麻痹大意,才造成了信息犯罪的猖厥。此次,正是由于警方的及时出击,不仅打掉了一个信息犯罪团伙,而且从中获悉了四五家购买信息的教育培训机构。这会让多少家庭避免类似信息的骚扰,又会杜绝多少违法行为,实在难以估量。
事实上,打击信息违法行为,或许并非想象的那么难。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和警方有多少“较真”态度。大家都“较真”了,信息违法行为不仅会大幅减少,也有可能完全杜绝。毕竟,每一次信息,都会有藤在外面,那摸瓜还不是很正常吗?(关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