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刘洪斌”(有时为刘洪滨、刘洪彬)的名号曾在多个地方台的“养生”节目中频繁出现。她的身份非常多变:“中华中医医学会风湿分会委员”、“中华中医医学会镇咳副会长”、“北大专家”、“高级营养师”……电视节目中,她一会儿是苗药的传人,一会儿又是藏药的继承者。而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养生节目是广告工作所做。后来,该视频因不符合广告规范被处罚,然后撤销。(6月22日 中国青年网)
像这类“养生”节目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本来电视上播放的是广告,突然冒出来一个养生节目,对如今注重养生的我们来说自然是会关注一下。再一看内容是常见的顽疾,可能也是身边亲戚朋友们头疼的事,更是倍加关注了。还有一些老年人,一看电视台播的肯定不是卖假药的,一定要好好看看。殊不知,这种养生节目其实只是一个变相的广告,可正是这种假养生,危害不绝不低于贩卖的假药。不管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应慎重视之。
众所周知,广告大多有一些夸张的虚假成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足够多的眼球,让观众对其产品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成功的广告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夸大一些确实能够让消费者认为其产品属名牌系列,在需要此类产品时,都是将其列为首选。但是,将广告做成养生节目的样子,显然有些误导群众,坑蒙拐骗之嫌。这样的广告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实属不该,及时撤回实为负责之举。
当然,电视台为了盈利,对投入的广告内容适当的给予一定的“照顾”也未尝不可。比如一些电视直销节目,卖一些无伤大雅的日常用品,虽然广告形式备受吐槽,但是,在合乎制度法律的前提下,也算可以理解。不过,像这类养生节目,它多以介绍药物为目的,引导消费者购买其药物。且不提药物的效果如何,单看广告中提到的多个头衔的药学大师,也让人对其药物深表怀疑。消费者盲目购买,很难对症不说,即使对身体没什么危害,是药三分毒之说也是让人倍感担心的。
所以说,电视观众也要擦亮双眼,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是一些顽疾,也无需太过担忧,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多做体育锻炼,关注一下饮食保健,最重要的是遵照正规医院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进行治疗。
而电视台和相关监管部门自然不可置身事外,把好广告投放关,对虚假广告及时撤销的同时也不能被人利用,成为其误导观众和消费者的“帮凶”,慎重的监管才能确保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辰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