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林女士到一家规模较大的全国连锁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咨询,一上来就被问懵了。得知孩子5岁,老师立刻问:“怎么这么晚才来,别的孩子都学了两年了?”她很快意识到,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另一家培训机构,她和丈夫一起试听了一节外教英语课,发现班里的10多个孩子几乎都在5岁左右,已经学了一整个学期,26个字母全都学完了。她有些茫然,“起跑线一再被提前,到底什么时候才不会落于人后?”(6月26日 《中国青年报》)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可以说是万千父母的“座右铭”。然而,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起跑线”一再被提前,一些家长不禁发出“孩子到底怎么才不会落于人后”的疑问。显然,对于“起跑线”的恐慌已经不断蔓延和扩张。更严重的是,对于“起跑线”的恐慌催生了各种进行“超前教育”的教育机构的“野蛮生长”,这不仅违反了孩子心理、生理发展阶段,易导致孩子过早对学习产生厌倦,还会导致孩子将来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
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是什么助长了“起跑线”恐慌的不断蔓延和扩张呢?在笔者看来,是传统的“应试思维”给了“起跑线”恐慌不断蔓延和扩张的土壤和空间,尽管“起跑线”的恐慌催生的“超前教育”违背了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却依然有很多家长为之“疯狂”。在“应试思维”的“统治”下,家长“变着法儿”的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孩子们,在“学业”的压迫和父母的“呵护”下,磨去了棱角,失去原本应该玩耍欢乐的时间,成为了学习的“机器”和“奴隶”。
希望不管家长还是各类教育机构都别太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能够通过各种科学、有趣的方法,让我们的孩子们拥有更多童真与童趣,让他们可以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费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