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出676分的好成绩,她决定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事,持续引发关注。随后,山西、河南、湖南、湖北、甘肃、辽宁的考古机构官方微博以及诸多考古同行个人微博联动,为钟芳蓉送出“开学大礼包”,叫人羡慕。
留守女孩钟芳蓉考上北大,却选择了冷门专业考古,一时间在网上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其中不少网友操碎了心,认为专业无“钱”途,并为钟芳蓉惋惜不已。他们认为“穷苦家庭的孩子应该选择现实回报更高的职业”,需要将现实因素考虑进去而非只凭着那一腔热血挑自己喜爱的专业。
难道考古专业真的=毕业穷吗?据内蒙古大学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孙璐介绍,考古专业学生就业可选择考古所和博物馆以及文物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薪资水平跟当地的普通公务员一样,不存在收入过低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值文化建设时期,考古团队的工作量大,需要大量考古人才。更何况在北大强大的师资和优质资源的支持下,留守女孩钟芳蓉必能学有所成。但一些网友对考古专业及就业前景并不了解,于是才出现了没“钱途”更没“前途”的担心。
当然,不可否认,考古专业确实是一个冷门的专业,2017届清华大学考古专业只有一位学生毕业,被网友调侃:不敢逃课,一对一教学。但冷门专业就意味着没有“前”途吗?
由于受到就业前景、社会需要的影响,一些专业被人们定义为“冷门专业”,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少家长和考生纷纷绕道而行,认为其没有“钱景”。但仔细看一下我国两院院士的专业不难发现,他们所从事的专业很多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的“冷门”,但确是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专业。考古专业亦是如此。“考古,是为了证明那些没被历史记载的人也曾活过”,通过考古人的努力,我国的历史才得到不断丰富,我们才能更真实地解读中华文明的发展,还原在历史前进中丢失的记忆。考古专业关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不能用“钱”途衡量,而要从“前”途看。
“我个人特别喜欢,我觉得喜欢就够了呀!”留守女孩钟芳蓉的话语戳中了人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选择专业,首先要考虑的应该就是自己的兴趣。不少考生填报志愿时,没有明确的兴趣,盲目跟风,选择所谓“热门专业”,结果进入大学后发现专业并不适合自己,从有“钱景”的专业毕业却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钟芳蓉投身所爱,有兴趣,有发展,更有“前途”。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更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现实与理想并不对立。留守女孩钟芳蓉能够勇敢追梦,这不正是人们心中所盼吗?愿她在人生新的起点上乘风破浪,无问西东。(王爽)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