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至20日是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话语,为推动我国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指明了方向。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历史是人民的纪录。在“数据为王”、“信息制胜”的新时代,我们经常会面对网络政治渗透、违法犯罪、恶意炒作等各类风险和负面信息,要想我国网络安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风雨不动安如山”,作为网民的我们必须保持思想警醒,提高政治鉴别力,强化道德意识和法纪观念,规范使用网络社交媒体,以实际行动守好网络斗争阵地网络安全隐患层出不穷,共同关注网络安全,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定位“心防点”,产警觉,戒庸俗。进入21世纪以来,从电话宽带到无线网络,从2G到5G,从E-mail、QQ到微信、抖音,网络社交媒体快速发展与广泛运用,极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便利生产生活,但不可避免,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个人信息隐私曝光、国家安全机密泄露、网络舆论暴力潮流,这些都是阻碍网络安全发展的“拦路虎”,要想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产生,就要从根源上重视。通过宣传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度,让公众了解国家网络安全现状和取得的成就,并且通过网络诈骗、个人隐私泄露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提升网民安全防范意识。每一位网民都是网络安全的一个“基本点”,只有点点想通,才能确保网络安全“连线成网”。
刻画“防护线”,提能力,戒盲目。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许多公民因为对互联网知识的匮乏、安全意识淡薄以及操作上易失误等原因,很容易成为网络安全尤其是网络财产安全的受害者。作为网民要想“不畏浮云遮望眼”认清网络陷阱、防住网络黑手,关键还是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技术“懂行”,防止“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做到在工作和生活中自信与富有批判性地使用信息技术与数字工具,理解和运用数据库、大数据以及信息管理软件与系统,分析判断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便利与风险,对网络具有反思和批判性态度、负责任地使用交互性媒体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切实掌握刻画“防护线”的技巧、提高筑牢“防火墙”的能力。
筑牢“约束网”,知法纪,戒无忌。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电信诈骗花样翻新、移动支付漏洞尚存、虚假链接窃取财务,人民群众身边的“隐患”“顽疾”亟待根治。反思那些网上失足者、网上落水者、网上毁灭者,一条基本的教训就是目无法纪、肆无忌惮。法纪在前,有令必行,作为公民在上网的时候需要自觉加强对保密条例等规定的心理认同,克服网络是“无人窃密”“无密可保”“有密难保”等错误思想,恪守网规网纪,把握好上网用网要求和尺度,切实用好网络、用对网络。同时从国家层面加强完善立法,加强对个人信息、隐私权、数据安全的保护,加大对侵权和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用好法纪这条“约束线”。
从“为人民”到“靠人民”,在人们生活的世界与互联网空间越来越融为一体的今天,维护网络安全的目的与路径都需要统一于人民,需要绷紧风险挑战的那根弦,校准网络“点线面”,构建“安全”新时代。(刘婧)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