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跑起来,不妨先将兴趣“激”起来

2020年09月27日 16:03:58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龙见松 编辑:姜炳屹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强调了正确的运动观念:“一方面,要让孩子们跑起来。另一方面,体育锻炼要讲究科学,做好保护和准备工作,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教育是立国之本,而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素质的保障,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只有真正让学生养成爱体育、爱运动、爱锻炼的好习惯,将兴趣“激”起来,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的跑起来。

校园主导,将兴趣“激”起来。锻炼身体和学习原本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缺一不可。就当下学生而言,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没有时间、没有心思来进行体育锻炼。高强度的学习会导致身体机能、免疫力的下降,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身体羸弱的学生,在系列的备考中因为身体素质跟不上败下阵来,令人惋惜。不禁让人深思,如何才能让体育锻炼蔚然成风,帮助学生在锻炼中享受乐趣呢?这就需要进一步下大力气改变唯分数论,不断增加身体素质的考核评价的占比,如此,才会涌现出更多的学习好身体也好的优秀学子。显然学校作为锻炼身体的“主战场”自然有义务有责任不断完善健全学校体育相关工作评价体系,侧重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围绕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保学生在考试分数之外,在思想品德、体质健康、艺术修养和劳动素质等方面,有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将学生在唯分数的评价引回“正规”。

家庭尽责,将兴趣“稳”下来。体育锻炼本是家庭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培养孩子成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基础。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忽视家庭体育,有的父母则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特别是近年来,系列的网络报道时常出现“温室里的花朵”“玻璃少年”等等形容时下少年儿童体质下降、孩子弱不禁风、儿童成年病多发等令人深思的报道,尽管原因很多,但为人父母忽视体育锻炼、孩子缺乏运动难辞其咎。要知道家庭体育教育作为学校的延伸,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学校的课堂上,它更应该成为全社会各个家庭的行动,需要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来得以加持。同时也意味着家庭必须尽责创造条件与孩子一起运动,挖掘家里的运动资源,养成习以为常的运动习惯,让运动融入家庭生活,在共同运动中放松精神、感受休闲的乐趣、达到健身的目的,比只盯着学习更能激发孩子自身的正能量和稳定一项或多项兴趣。

社会参与,将兴趣“泛”起来。当下很多学生和家长一边在呼唤减负,让体育锻炼回归“正轨”,可是在当下以分数为“指挥棒”的引导下,绝大部分家长还是“服了软”。可见,让孩子们跑起来,就必须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积极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找到乐趣,让孩子体育锻炼的兴趣“泛”起来,不断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同时,要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综合育人功能和价值,形成崇尚体育、以体育为荣的社会氛围,让有体育爱好、有体育特长的孩子得到社会的认可、家长的称赞,让每一个孩子从体育活动中得到快乐,在体育锻炼中健康成长。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接力跑,一场耐力赛,需要广大青少年儿童接好历史的接力棒,迫切需要动起来、跑起来。唯有学校、家庭、全社会“三方”不断地为其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和环境,一点一点将体育锻炼的兴趣“激”起来,在跑出好成绩的同时才能让孩子们茁壮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国之栋梁。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