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答记者问时透露,不远的将来,学生们的作业列表中,将加入一项全新内容——体育作业。未来学校体育教育改革,首先就是推动在体育课上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体育作业也将围绕着练习的环节展开。(澎湃新闻网 9月23日)
将体育课加入到学生课后作业名单中,透露出的是国家层面对学生体育课的重视,这无疑会大幅度提升体育课在学校和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地位,进而扭转近年学生身体素质大幅滑坡的现状。
去年一则新闻在各大网络媒体爆红,重庆一名大一新生,因感觉大学军训太苦,想打退堂鼓退学复读。虽然这只是一个个例,但却是当代学生身体素质弱化、吃苦意识淡化的缩影。“少年强则中国强。”毛泽东同志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探讨青少年体育教育时,曾说过:“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加强学生日常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成年、民族的繁荣、国家的强盛都是有好处的,“体育作业”或将成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开端。
在笔者看来,留好体育作业还需“高考体育”护航,否则开端也仅仅会是个开端。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中小学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体育课之所以在中小学不被学校和家长重视,就是因为体育课在高考中的成绩占比不大,而且很多地方开展的高考体育考试也不正规。
所以说,要想让“体育作业”在中小学能得到很好地开展,就必须对现有的高考制度进行配套改革,倒逼中小学校和学生家长从内心去重视学生体育锻炼。假如只是让学校去落实“体育作业”,学校肯定不会以学生的升学率为代价,占用本应让学生完成高考课程作业的时间去做体育运动。即便是学校顶不住压力按规定布置了“体育作业”,并要求学生家长配合进行监督,几乎大多数家长会对学校的这种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糊弄了事,结果就是学校布置了家长监督了,但学生没做。
将体育课加入到学生课后作业名单中,有效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推行素质化教育的必然要求,决不能在落实上打折扣。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