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成“压力群”, 莫当教育的“甩手掌柜”

2020年11月04日 15:15:59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王璇 编辑:姜炳屹

近日,江苏一家长称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家长群里出现的问题,引发不少家长共鸣。事实上,老师的压力同样不小。本应是家校沟通桥梁的家长群,无形间成为“压力群”。(央视 人民网  11月1日)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我那么有时间收群消息,我不会自己教吗?”从上述爸爸的诉说中,引发了很多人对家校沟通方式的思考。一条视频获得了几十万的点赞,背后的原因正如网友说的,其实很多家长对“家长群”只是“敢怒不敢言”,当然,这位家长的抱怨多少有些夸张的成分,毕竟作为家长必要时还是要配合老师的工作。

通讯方式在进步,家校联系的渠道也在更替。“家长群”作为微信兴起后的新兴事物,我们感谢科技的发达所带来的生活上的便利。此前与老师的沟通更多的是靠面对面的沟通和电话的沟通,这样的沟通方式始终受到时空的限制,但“家长群”完全解决了家长与老师之间因时空障碍而沟通不畅的问题。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家长群在给家长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困扰。

“家长群”变成了家长的“任务群”。因为老师经常在上面不知一些家长必须完成的“作业”,如督促孩子学习、配合学校完成调查工作、配合上级完成一些检查性、政治性的工作,每天任务不断。有些家长被“家长群”压垮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每天繁重工作的同时,还要随时留意孩子的“家长群”上的任务,家校共同教育没错,但是一定要分清彼此的边界。课堂教育及其所附带产生的批改作业、批改试卷等等,就是老师们的工作内容,必须严禁转嫁给家长。

事实上,家长群是信息化时代新教育和传统学校教育方式的一个碰撞和磨合。对于微信“家长群”这一新事物,不是说因为有弊端就一禁了之,而是要利用好它带给我们的便利,克服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一是要为家长群制定相关的规则。老师可以设定群的发言规则,如只允许老师发布通知类的消息、文字等,禁止群里的促销、购物等行为,一旦制定了规则,就要共同遵守,违者必罚。二是老师要以身作则,承担老师该有的责任,不是当教育的“甩手掌柜”,将本该自己做的事情、本该自己负的责任甩给家长。三是在学校层面,分清家校的责任。确立明确扥职责分工,学校必须负起该负的责任,老师也该负起老师的责任,家长也负起自己家庭教育的职责所在,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家校间的良性互动,为孩子创造更广阔、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对于孩子的教育必须依靠于家校的良好合作,理性看待家长群,让家长群真正成为一个良性的家校沟通桥梁,作为一个单纯的、利于孩子学习的一个存在。家校合作,共同教育,权责明确,分工清晰。家长和老师都不是奴隶,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待遇。 (王璇)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