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家长群”变“压力群”

2020年11月04日 15:22:27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徐涵笑 编辑:姜炳屹

近日,“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和“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的有关话题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一话题的引发是一位江苏的家长因为孩子的老师要求家长承担批改作业、辅导功课等责任和工作,而说出“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的言论。

家长群建立的目的,本身是为了加强家校联系,更好地同步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信息,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家庭和学校都是教育的主体,家长在家要尽量配合引导孩子趋向学校设立的教育目标,而家长在家也要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从这一点看,家长群不仅是必要的,更是最低成本的沟通渠道。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群”早已脱离初衷,群里“谢谢老师”“老师辛苦”的客套回复变成刷屏轰炸式的回复,需要高强度的及时回复和真诚表达也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压力。而这个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事例虽然是个例,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老师试图让渡责任和任务给家长的这一普遍现象。家长群让老师和家长的工作时间变成了24小时,老师和家长都需要随时在线,发布和查看重要的消息。

首先,家长群要减少“形式主义”沟通。在现代信息轰炸的互联网环境下,家长群作为家校沟通的重要环节,应该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发布,而更应注重沟通孩子的发展情况。阿谀奉承和无关信息不应该出现在家长群里,高效简洁地运作家长群才是为家长和老师减负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家长群的功能和目的。

其次,家长群勿为家长设“门槛”。就在家长群布置批改作业的任务来看,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有批改作业的能力和时间。中国当前还有农村留守儿童六百多万,他们的双亲大多都外出务工,而自己被寄养在农村亲戚家,实现家长群所布置的简单批改作业都很有难度。而作为白领的家长,也有自己的职业任务,并不能用非常多的时间来非常详细地批改作业。当家长面临家长群设置的这些“隐形门槛”时,教育焦虑无疑在家长群体中进一步放大,无疑也为家校共育这样好的初衷带来更负面的效果。

教育不单是家长或者老师一方的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各司其职。在学校,老师理应教学生书本知识,为学生批改作业,引导学生在学校的品德良好发展,而学生的习惯养成、人格建立等等更多的是靠家庭教育实现。

家长群不应该变成压力群,不应该成为家长向老师阿谀奉承的地方,也不应该成为老师对家长任意布置任务发号施令的地方。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理应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学校和家庭之间也从来都不是对立关系,双方都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发展而努力。而变味的家长群,只会为家长和老师增添负担。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