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太阳鸟时评:乘势而上再奋斗,让长江经济带有颜值更有品质

2020年11月16日 14:50:38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王玉星 编辑:崔凤娇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结束后,专门在南京主持召开了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第三次座谈会,也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的第一次专题座谈会。回顾之前的两次,分别是201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和2018年4月在武汉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从长江上游的重庆,到长江中游的武汉,再到长江下游的南京,座谈会地点的选择颇具意义。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虽然都是座谈会,但前缀名称并不相同,201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座谈会是“推动”,2018年4月在武汉召开的座谈会是“深入推动”,而今年在南京召开的座谈会则是“全面推动”。无论是座谈会地点选择的变化,还是座谈会前缀的不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思想始终贯穿,不仅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的坚定决心,也为我们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自2016年1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沿江省市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结构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沿江省市有力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克服重大洪涝灾害影响和外部环境变化冲击,为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恢复经济正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难免先要经历一番“猛药去疴、刮骨疗毒”,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承受经济上的阵痛,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比如说,重庆实施国土绿化、水环境质量等提升行动,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底的45.4%提高到2019年底的50.1%,长江干流重庆段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从85.7%提高到97.6%;湖北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281家,取缔沿江岸线非法码头、非法泊位近2600个;江苏投入1300多亿元用于长江生态修复、污染治理,已完成596个岸线清理整治,新增造林近100万亩……通过不懈努力奋斗,一座座公园、绿地代替了码头、船厂、化工企业,一段段生产岸线变身为生态岸线、景观岸线,让古人描绘的“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的盛景再现于广袤大地。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沿江省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5.78万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实践证明,保护长江不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在这次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过去5年的工作。这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要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要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融合;要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把工作抓实抓好,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跨越五年的这三次座谈会,成为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里程碑。今年是实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各项工作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接下来,我们要乘势而上再奋斗,坚决贯彻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大战略部署,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合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发达、经济更健康、市场更统一、区域更协调、开放更广阔、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让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永葆生机,让长江经济带有颜值更有品质!(王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