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老师绑在道德高地上作检讨

2020年11月20日 16:45:25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冯晓 编辑:崔凤娇

  近日,贵州省福泉市一名中学女教师因违反交通法规在人行道上骑车,通过电视台向全市人民道歉,她所在学校的副校长亦通过电视台公开道歉:“发生这样的事,作为教育单位我们感到很惭愧。”(澎湃新闻)

  违反交通法规被惩罚是很正常的,但用电视台进行曝光并要求违规者向全市居民公开道歉并检讨是不恰当的,选择一名教师并以此职业为缘由将其捆绑被迫发声,更是一种狭隘与伤害。

  一直以来,教师被标签化为知识与道德的标杆,栖息于精神上的高地神坛。在漫长的历史教化中,也出现了孔孟之流的圣人先师,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关于老师的道德滤镜,对于君子与理想、德行的要求与想象都被加诸在老师的身上,所以一旦老师做出了一些不符合高德行高素质的行为,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讨论与批评,这是历史环境影响的。

  但事实上在当今社会,教师已经从传统语义里的德行化身过渡到了一份普通的职业。小学初高中大学、职业技校乃至是幼儿园,都有老师的身影。成为老师的门槛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人人拜服,而是和其他任何职业一样所对应的专业素质与敬业精神,跟医生工程师服务人员会计本质上没有差别。

  清白的理想与脱俗的高尚德行其实是人们对于教师群体的一种期望,是为人师表的教师这一职业的极高境界。但它归根结底是一种个人行为,是否爱惜羽毛进行自我约束与追求是因人而异的。时刻将教师形象与行为放在心上并不断反躬反省值得肯定,但外界以此指点批判,将道德高尚行为完美作为强制性附加条件加诸于这一群体的合理性是值得商榷的。当道德追求不再作为个人选择而是成为一种外界束缚时,就会形成尖利的荆棘锁链,压抑教师群体的生存空间。

  违反交通规则确实是错,找出代表进行批评也无可指摘,但因为教师这一职业的缘由而选择代表当众曝光就实在是一种对于教师群体的伤害。传统观念对于老师的道德高要求成为公众的一种默认共识,所以在各种社会事件中,老师做出了不符合大众认知的事情就会被理所应当地重批,无法发声不能发声成为了沉默螺旋里被捆绑着的人,这其实并不公平。

  诚然老师教书育人必先以身作则,更高一些的道德要求也无可厚非,但将教师这一职业作为事发批判时的红心靶子却也大可不必,反而会激发出逆反心理,加剧教师群体的道德负担,成为被捆绑在神坛上作检讨的人,得不偿失。

  (作者:冯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