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女教师上电视道歉是文明创建矫枉过正

2020年11月20日 16:45:25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刘纯银 编辑:崔凤娇

  近日,发生在贵州福泉市一名中学女教师身上的道歉事件引发人们关注。起因是女教师违反交通法规,在人行道上骑车。结果福泉市委文明办要求女教师通过电视台向全市人民道歉,她所在学校的副校长亦通过电视台公开致歉。(11月18日澎湃新闻)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一座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也是含金量极高的城市品牌。近些年来,全国不少城市为了获得或保住“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加大了创建力度,城市管理者想了不少点子,下了不少功夫,完善了一些事关百姓利益的基础设施,也出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如报道中的福泉市,从2017年起就陆续开展曝光不文明行为的工作,并于今年6月5日召开2020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誓师动员大会。然而,11月10日,中国文明网发布的《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显示,福泉市未入选。

  因未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福泉市及时进行反思是应该的,对类似于违反交通法规等不文明行为的人,进行批评教育、取消评选评优资格或进行适当处罚也无可厚非,但让违反交通文明行为规定的女教师和所在学校校长上电视公开道歉,就是矫枉过正。正如网友留言所说:“这种做法本身就不文明”。

  殊不知,国家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其实质是想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市民居住环境、生活得更加愉悦。同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更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实事工程。正如网友评论所说:“文明城市对市民来说,就是有文化有品位有道德的城市,既要有高楼大厦、金山银山,更要有小桥流水、绿水青山,以及人文精神、文化内涵。”然而,近几年不少地方城市文明建设出现众多面子工程、形式主义,这是对文明建设理念的曲解和污蔑。

  古哲学家曾经这样描述城市的功能:“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一个城市的文明,说到底是种人文关怀,是让人有愉悦生活的环境。面对当前出现的文明城市创建和日常工作“两张皮”现象,期待各地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能解决好为谁创建、依靠谁创建和怎么创建三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文明创建中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把利民、惠民、便民、悦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必把城市定位在那些不着边际的“高大上”的目标上或形式上,应在强化城市基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实现城市发展上下功夫,多在城市环境上动脑筋,多在城市宜居上想点子,多在城市特色做文章,多在让人民满意上做功课,不断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吸附力。让广大市民真正感觉到住这里工作生活更方便,住在这里更安全舒畅、住在这里更幸福美满。别让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成了一个宜看不宜居的“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