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成都确诊病例赵某个人隐私疑被泄露一事,在公安介入调查后有了初步结果,泄露信息的男子王某已被依法予以行政处罚。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病毒以“狡猾”著称,成为确诊病例已是不幸,而遭到网络“人肉”则会给其带来更多负面影响,甚至会造成受害者“社会性死亡”的严重后果,因此,当前更要查明违法者获得信息的途径,斩断这条“黑手”,保护公众和患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则更为重要。
8日,成都公布了新增3例确诊病例活动的轨迹,一时间犹如平地起惊雷,揪起了所有成都和全国人们的心,而确诊病例赵某因活动轨迹广泛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成为网络众矢之的,不仅如此,赵某遭到了“人肉搜索”——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隐私被网络公布,引发广泛关注。无独有偶,11月19日,杨某成为天津第144例新冠确诊病例,当晚其家人以及杨某近14天全部行程,包括他在不同场合接触过的人的姓名和手机号码等在社交媒体传播;11月9日,上海新增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王某某的详细信息在当地社交媒体中传播......
事实上,自疫情暴发以来,确诊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繁发生,当为我们每个人信息安全敲响警钟。众所周知,公民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对于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的行为,对此,公安机关应及时查清信息泄露的途径,追本溯源堵上漏洞,及时缓解公众的焦虑,保护患者的信息,让公众和患者都能获得安全感。此外,对于我们网民而言,应该养成从权威渠道获取信息的习惯,网传的信息很可能会被“添油加醋”或被精心裁剪,而对于受害者来说造成的次生伤害更多的是不可逆的。
近日,党中央在网络治理方面作出重要部署,其中就强调,要加大对非法获取、泄露、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此外也要让惩处看得见,让这个违法散布隐私信息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承担起责任,才能真正震慑违法者。
不可否认,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应用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红利,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也给我们带来新的风险和隐患,只有明确大数据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数据应用边界、法律规范和行业规则,消除数据使用的安全隐患,才能真正让大数据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
作者:马显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