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绝非网络暴力的“保护伞”

2020年12月11日 17:28:14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李香坤 编辑:崔凤娇

  成都的突发疫情引人关注。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患者成都女孩赵某,在活动轨迹被通报后,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照片等个人信息陆续被泄漏,遭到了一些网民关于其私生活和长相的言论攻击,有人还编造谣言对其进行污蔑,对此当地公安已介入调查。(2020年12月9日 新华网)

  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神经,大家每日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上网关注疫情动态,是否有新增确诊患者更是人们关注的绝对重点。通报确诊患者的活动轨迹,本意是及时有效控制态势、强化疫情防控,但却因确诊患者的私生活遭到一些网民的言语攻击,更有甚者编造谣言对其进行污蔑。仿佛互联网的匿名、开放、自由、便捷为他们带来了可以审判他人的权利。

  而实际上,这些人是将疫情防控作为自己实施网络暴力的“保护伞”。

  这些人在网络上肆意泄漏他人信息,打着疫情防控的名号,以与疫情防控毫无关联的内容为资进行人身攻击。这不仅是对公民合法权利的侵犯,更是对法律尊严的一种践踏。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严厉打击网络暴力,杜绝将疫情防控作为网络暴力的“保护伞”的行为,一方面要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对于泄漏信息者、编造谣言者,坚决查清事实,严肃处理,拉起法律的“红线”;另一方面要加大普法力度,让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使那些“吃瓜群众”,以及任由公民信息流转的网络平台,知敬畏,存戒惧,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确诊患者是病人,不是罪犯,她更需要大家的理解、关爱与支持。疫情之下,“同呼吸、共命运”不应仅是一句口号,更应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加深理解、分享温暖才是我们应该且必须做到的。

  作者:李香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