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太阳鸟时评:弘扬志愿精神,在脱贫攻坚中谱写青春华章

2020年12月15日 08:12:54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 婧蓝 编辑:卓灵

  为了助力脱贫攻坚,2017年8月,按照贵州省委“共青团要把夜校办到农村去”的要求,贵州团省委迅速号召各级团组织率先在深度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起“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12月14日 新华网 )

  大歹村,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大山深处的一个苗族聚居村落,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以及受当地陈风陋俗的影响,村里绝大多数上了年纪的妇女都没上过学。要推动脱贫攻坚的工作,尤其需要贫困群众“内力”与党委政府、扶贫干部、社会力量“外力”的共同作用,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而教育作为“内力”与“外力”的连接线,只有让贫困群众学习知识,才能转变他们的思想,能够突破他们思想中的“坚冰”,推动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有效的开展。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 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要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要“输血式”扶贫,解决群众的急需的生活困难,也需要“造血式”扶贫,增强群众的造血能力,让脱贫攻坚的成效能持久。知识改变命运。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首先就需要解决好贫困群众的精神贫困,让他们燃起脱贫致富的斗志,让他们能下定决心去脱贫,才能在学习知识的路上,克服一切的困难,也让脱贫攻坚的成效经得起检验。

  弘扬志愿精神,让青春力量在扶贫一线凝聚。要用知识改变命运,夜校是重要的路径,而要解决教师的问题,尤其需要更多的青年志愿者,能够主动地到基层去,让更多的青春力量在扶贫一线凝聚,让他们带去先进的知识,帮助贫困群众开垦他们思想的“荒土”,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对党的政策、扶贫攻坚工作有了新的看法,才能够让村民能够真正地思想有改变,积极地配合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加快脱贫的步伐。

  弘扬志愿精神,让青春风采在扶贫一线绽放。担任教学任务的是“90后”西部计划志愿者王健强说:“办好夜校不容易,但看着村民不断学习进步,特别有成就感。”贫困群众的点滴变化之中,背后有扶贫志愿者巨大的付出,在延长的教学时间里有无怨无悔的青春,在耐心细致的讲解中有尽责的青春,在群众不断提升的知识水平中是志愿者的青春在一线绽放,也让无数的青年人才在志愿服务基层的过程中磨砺成长。

  志愿服务是脱贫攻坚中的重要力量,是青春之花在扶贫路上绽放芳华。志愿服务要发挥巨大的力量,实现见贤思齐,让更多的志愿力量向扶贫攻坚一线靠拢,尤其需要以制度化的组织、规范化的管理、科学化的护航,才能让志愿服务活动能持久,才能真正地实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志愿精神在扶贫攻坚中成为温暖民心的新力量。(婧蓝)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