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惩戒装上“透明玻璃”

2020年12月31日 12:17:37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张伟卓 编辑:崔凤娇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部令第49号,以下简称《规则》)。《规则》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在起草过程中就受到了各方面高度关注。《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2月29日环球网)

  “千呼万唤始出来”,自《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至今已经一个年头有余,此次审议通过并公布后,距离正式施行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虽然《规则》详细规定了适用范围、惩戒内容以及明令禁止行为,但还需在法律规则的基础上,为依规履行教育惩戒的学校、教师装上“透明玻璃”,做到透明透亮,真正让广大家长放心把“心头肉”交给教师。

  为惩戒条目装好“公示玻璃”。教育需要拿捏分寸,教育惩戒同样也是,《规则》详细列举了学生普遍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并将惩罚办法分为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但在真正教学活动中,突发情况、特殊情况、交叠情况占了多数,还需学校依据教学管理情况,认真划分、归纳、公示出学生违规违纪情况种类,以及惩戒方式方法,正在做到让教师有据可依、学生有据为戒、家长有据自明。

  为惩戒过程装好“高清玻璃”。2017年的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正是家长与学校之间不信任的缩影体现。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74.3%的受访中小学生家长支持学校引入教育惩戒制度,但有68.6%的受访者认为当下教育惩戒被污名化,家长不信任教师。由此可见,推行《规则》的最好方式,仍旧是加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度,能够让家长随时随地“看清”孩子动态,让家长成为教育惩戒的助推手、监督手,而不是束手绳、阻拦网。

  为惩戒界限装好“钢化玻璃”。教育惩戒不代表体罚虐待,教育惩戒的目的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学校、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规则》中所列出不得实施的教育惩戒行为,一定要成为教师队伍无法触碰的高压线,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家长群体出现信任危机。

  教育惩戒任重而道远,还需学校、教师在试行过程中,真正做到公开透明、惩戒合规,确保家长能透过“透明玻璃”看清教育惩戒自始至终的每一步,千万别“犹抱琵琶半遮面”才好。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