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中深刻指出:“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细节小事是检验干部的“标尺”,从“小事”着眼,以“小节”正身,才能永葆党员本色。
古语有云:“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共产党员之于中国,就犹如根须之于大树,根正方能树茂,根坏则树倒,因此,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直接影响了国家的兴衰成败。当前,群众所痛恨的不正之风,也是从脸难进、门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公车私用等具体的小事小节中形成的。搞一次特殊,就丢掉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民心。只有盯住小事小节炼作风、抓养成,“严”才有抓手,“实”才有内容。
“贪欲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廉政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廉与贪一念之差,官与囚一线之隔,小事小节让不少党员干部栽了跟头。小事小节不仅是党员干部个人品德和形象的反映,更是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作风无小事,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得住考验,更要在日常小事和生活细节上守得住底线。
一枝一叶总关情,最是“小事”显担当。守住小事小节,并不意味着就战战兢兢缩手缩脚,不敢迈开步子、撸起袖子,甚至不敢作为、无所作为。在改革发展进程中越是急事、要事、快事就越要注重抓细节,不能只满足于仅当“传声筒”、做“中转站”,而是要善于“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在改革工作中不失之粗疏,执行不偷工减料,既要勇当改革的探路者、勇闯改革的“无人区”,也要多到田间地头访贫问苦,备好用好改革“政策工具箱”,才能真正做到“蹄疾而步稳”。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作风建设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来不得半点放松和懈怠。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警醒“细枝末节”,要在作风建设方面坚决不开口子,不破例子,不留空子,牢牢坚守住廉洁从政的第一道防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腾扬阳)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