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受到全国疫情多点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的影响,2021年春运还是如期而至。
今年春运,会是一个怎样的春运,似乎没有准确答案。疫情的客观存在,客流有所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在全国精准抗疫和就地过年倡导政策下,低风险地区的春运客流并不会因为疫情的存在而失去它原有的温度。
或许今年春运没有人们印象中热闹场景,但在交通部门落实防控措施和分类施策下,今年春运理应是一个温馨的春运,有序的春运。
今年春运,公路、铁路、民航、水运早早进行谋划准备,特别是铁路推出智能无人安检机、智能红外线“测温门”、健康码ETC智能扫码设备,实现无接触测温和“人、证、码”三合一检验,避免了旅客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为进出站旅客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同时,旅客有序排队、自觉戴口罩、主动测温和实行低密度“分散式”候乘车,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旅客乘车安全提供最大可能。
虽然客流下降,但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交通部门的服务热情和服务水平不会下降。因为疫情的存在,他们会更辛苦更忙碌,而疫情的存在,又似乎在锻炼和考验他们的承压力,而在这种验证下的中国交通,也似乎更能展示出它在应对复杂情况下的特殊能力。
如果不是疫情,中国人春运回家过节会义无反顾。无需理由,这是非中国人所能理解的,这是中国人嵌入心里植入心底,无法替代无人能拿去的情怀。然而,疫情的严峻,国家的担心和民众的忧虑,却成为这个春运的特有情结。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听从安排,服务大局,又似乎成为每一个人身上的一道责任。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中,有些人必须把回家过节团聚的事情忍一忍放一放。而在每一个中国人心底都知道,只要有家在,回家是早迟的事。
或许疫情改变了我们的春运行程,也或许是疫情刻意不让我们团聚,但疫情不会止住我们的脚步,我们终究会在战胜疫情的最后时刻,欣慰地感受到家国在的温暖。届时,春运回家与不回家,也不会令我们惆怅。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