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样本。2020年7月,甘肃省敦煌市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创办敦煌文化学院。这个全国唯一以“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培训机构,正通过丰富的实践体验课程,让文化自信在更多人心中扎根开花。(3月1日河北新闻网)
敦煌文化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敦煌地处古丝路咽喉之地,荟萃多元文明。中华文明以开放的胸襟、坚定的自信,不断吸收外来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指出,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
加强敦煌历史文化的研究。敦煌文化记录了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加强敦煌历史文化研究是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的重要途径。敦煌藏经洞中收藏有5万余卷六朝、隋、唐及宋代的写本,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哲学、宗教、文化、民族、语言、文字、科学技术,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研究空间浩瀚无比。让世界更好地认知中国,我们必须加大对敦煌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让千年前的文献重见天日,不断梳理出藏于字里行间的无数个中华优秀文化因子,使其活起来,从而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让敦煌文化的精神传统融入世界。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展示我国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的成果,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季羡林先生曾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千余年来,中西方各种文明在敦煌汇聚、融合,创造出了具有敦煌气派、敦煌风格、敦煌特色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敦煌独特的文化性格、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历史表明,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广泛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积极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外来”,用更有力的传承发展,让中国文化软实力更硬、更强、更精彩,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永葆生机。
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传承保护中有新突破,利用各类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展示文物价值,积极推动敦煌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和“互联网+”等举措,让文物活起来,走进大众生活,广泛传播敦煌文化,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大力推动敦煌文化交流,更有力地发出中国声音、传递中国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更具长久的影响力、感染力和穿透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潘铎印)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