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法律制度 促进“娃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2021年03月01日 11:36:06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 潘铎印 编辑:蔡晓慧

  亲子滑雪、亲子马术、亲子高尔夫、亲子游泳、亲子烘焙等培训、娱乐项目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目前,亲子消费调动着大人和孩子的每根神经。寒假期间,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知名的亲子“打卡地”,发现亲子消费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新气象。(3月1日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尤其是“80后”“90后”相继成为父母,年轻父母的育儿理念、教育理念和消费观念更加超前,更舍得在孩子身上投入,也更加注重亲子教育。在此趋势下,亲子消费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儿童消费市场的规模已经突破4.5万亿元。

  当前,各种培训机构、消费项目纷纷把目光投向亲子市场,以往只有大人参与的活动也纷纷引入亲子课程,引导大人陪伴孩子一起体验、学习和成长。家长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这促成了“娃经济”的火爆。但我们也看到,旺盛的亲子消费需求,并没有得到消费市场的善待,火爆的亲子消费市场存在诸多乱象。一些亲子班收完钱后“人去班空”,一些培训机构资质不清、很多商品服务“货不对板”。市场存在野蛮生长、混乱失序的问题,让不少家长掉入“暗坑”,维权不易,叫苦不迭。

  现实中,亲子消费领域行业自律不足,产品、机构、从业人员等方面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头部企业和机构尚未具备良好的引领能力。有些具有教育属性的产品和课程中,出现了不适合、不利于幼儿成长的内容,亲子教育培训机构偏重经济效益,对教育属性有所忽略,一些培训机构甚至把小学课程渗透到早教班中,还得到部分家长的默许,形成亲子消费市场监管死角。在亲子消费繁荣景象的背后,存在着很多问题,隐含着诸多风险。

  完善法律制度,促进“娃经济”规范健康发展。育儿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从饮食、服装到教育、游乐,愈加成熟的经济氛围和消费环境催生了更加细致的亲子消费需求。但是,儿童消费市场规模扩大,消费者的“消费陷阱”也将增多,消费者权益受损害也可能更普遍。当务之急,亟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机制,明确亲子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和消费者、监管部门的法律责任与义务,明确培训内容、收费标准、资金监管等,用法治手段遏制“娃经济”野蛮生长,促进“娃经济”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做好从业人员资质培训和市场准入资格规范,提升监管力度和监管效率,利用 “黑名单”及社会信用管理制度,保障亲子行业的良性健康运行发展,保证家长和孩子的权益和身心健康。

  共同呵护好“娃经济”市场。作为商家,做大做强“娃经济”生意,要善读孩子的心,注重培育品牌,在业态丰富度和创新上下功夫,打造过硬的服务产品,使其物有所值。相关行业协会、社会团体要积极发挥作用,头部企业和机构要做好表率,促进行业自律,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消费者要增强分辨能力,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不要随意跟风或轻易受不当的炒作影响,理性消费,因为高消费不等于教育,更不等于孩子的未来。(潘铎印)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