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留言称,自己在某酒店应聘过程中,被酒店经理要求写一份“一旦怀孕就自己辞职”的书面保证。该网友表示,“我觉得女性找工作受到了不公正待遇。”针对该留言,重庆市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回复称,“我局已向该单位进行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要求该单位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3月16日《安徽工人日报》)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什么样的事儿也都可能发生,就连“怀孕就自己辞职”的闹剧,竟然也会上演,凸显了法治社会不该出现的尴尬、无奈。法律明令禁止,违法行为偏偏就要发生,问题究竟出在哪?
法律意识淡薄,往往只是有些人明知故犯的冠冕堂皇的推辞,难以掩盖其唯利是图的本性。酒店招聘工作人员,本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执行,在相关劳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操作,不得突破法律的界限和边界。过犹不及,都不允许,更何况擅自塞进自己的想法?
“怀孕就自己辞职”现象的存在,进一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当前社会生产生活中,法律的刚性尚未真正得到体现,法律的阳光尚未普照到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仍有极个别人无视法律法规,依然我行我素、为所欲为,肆意侵害其他人的利益。
小切口,反映大问题。一些轻微违规现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违规违法的大问题,决不能忽视,必须予以严肃处理。相信在相关劳动保障部门的干预下,“怀孕就自己辞职”现象会有好令人满意的处理结果,相关人员的人身权力能够得到有力保障。
“怀孕就自己辞职”的现象,也给每个人提了个醒:遇到违规违法问题,决不能得过且过,更不能与人为善,必须彻底摒弃“吃亏人常在”“得绕人处且饶人”的不良思维习惯,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毫不留情对违规违法行为说不,并予以严肃处理,还法治社会朗朗乾坤、公平正义!
“怀孕就自己辞职”的噪音,该留给法律去清理,将一切违规违法行为全部清扫干净,让市场主体习惯于在法治的框架内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让法治真正成为每个人的自觉。(于治国)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