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00后的手机用户来说,“长途漫游费”是个极为陌生的名词,因为早在2017年这项收费就已经被取消了。然而,记者近期接到消费者投诉,称亲人的手机一直被收取名为“亲情省”的漫游套餐费。对于已经被取消的业务为何一直收费,中国移动客服给出的解释却是“用户不取消会一直默认收费”。而记者也发现这一情况并非个案,还有多少“隐藏收费”在默默让消费者“吃哑巴亏”? (4月12日《北京青年报》)
“长途漫游费”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性名词,早在2015年8月,中国移动就在京津冀地区取消了长途漫游费。到了2017年9月,三大运营商则是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长途漫游费。然而,这一项收费在一些手机里仍然“顽固”的收费。有的手机甚至已经被收取了68个月,给出的所谓“解释”,就是用户不取消会一直默认收费”,言下之意,还要责怪消费者不主动去取消。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中国移动通信客户入网服务协议》明确规定:“如遇政府主管部门统一调整资费标准的,本协议按政府主管部门调整后的资费标准在规定的时间起执行。”“长途漫游费”找不到任何不取消的理由,然而,中国移动却称,“国内漫游计划”业务需要用户通过短信退订,发送退订短信之后,次月就会生效,不会再收取费用。如果不是用户主动取消业务,即使业务已经“不存在”,费用还是会照扣。更为荒唐的是, 此类“停办却收费业务” 还有多项。在一些贴吧中,有网友称一些在小学里才能用的校园局域网业务,在孩子已经上了初二后才发现仍在继续收费。一些业务不论是用户是否在知情的情况下开通,还是业务已经被取消、资费发生变动,只要用户没有主动要求取消,就会一直默认收取费用。在2018年,中国移动被曝出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通了每月10元的“车友助理”收费服务。而当时媒体要求其出具开办该业务的录音时,移动方面却迟迟没有拿出。人民日报官微针对此事也曾发文批评:“隐蔽扣费,不啻于朝用户口袋里掏钱。败露后却不承认,一再矫饰,大企业却耍小把戏。”即便如此,尽管受到诟病,中国移动的吃相仍然难看。这次又被诟病了,但能改正吗?恐怕仍然很难。
毫无疑问,收取已经被取消的“长途漫游费”就是乱收费,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主张权利。但消费者如果通过诉讼方式维权成本相对较高,消费者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所规定的“向有关行政部门进行投诉”的方式进行维权。要想使“投诉”发挥作用,行政部门无妨主动为消费者维权,从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尊严。
为了多收费,竟然继续收取已经取消的“长途漫游费”等费用,让人瞠目结舌,而背后蕴藏着的“强盗逻辑”更显荒唐,最好的治病之药则在于严惩。相关部门该出手了。(王军荣)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