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太阳鸟时评:打通老年人的“数字鸿沟”

2021年04月21日 12:03:48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 潘铎印 编辑:侯敬文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今天,“没有手机、寸步难行”成为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然而,老年人却成了一个被“落下”的群体。字体小导致阅读困难, “数字鸿沟”无处不在,老年群体无所适从。工信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进一步抓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实施工作。鼓励互联网应用加快适老化改造,有利于保障老年人在互联网中使用信息的平等权益。(4月20日中新网)

互联网时代,动一动手指,许多生活上的事情就能即刻办妥,但在数字化的狂奔中,老年人似乎成了被遗忘的群体。老年人在信息化时代面临的 “数字鸿沟”,眼下已成为社会不得不正视的重大课题。面对老年人遭遇“数字贫困”的窘境,如何打通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最后一公里,显得十分迫切,也很必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1%。《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显示,46.3%的中老年人从未用过手机支付功能,36.4%的中老年人偶尔用,只有17.4%的中老年人经常用此功能。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老年群体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诸多生活和出行不便的尴尬与困境。

大字体、宽间距,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是实实在在的便民之举。工信部近日发布的《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和《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针对老年人常见的互联网使用困难,做出了详实具体的技术更新要求。用户可自行调节字体大小,文字行距至少为1.3倍;验证码提供文字或语音形式,而非拼图、选图等老年人不易理解的验证方式;移动应用中,避免需3个或以上手指才能完成的复杂手势操作,并为用户操作留下充足时间。这些具体到“手指尖”的新规,将为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清除“路障”,让老年人上网更加便捷顺畅。

打通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随着网络技术的迭代,以微信为代表的网络聊天工具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选择,除了传统的文字聊天之外,语音、视频聊天降低了交流的门槛,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便利,还起到帮助老年人抵御孤独,促进情感抚慰的作用。但是,互联网使用技能差异导致的数字鸿沟,仍然有待弥合。面对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现状,应建构起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与家庭参与、社区组织实施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对老年人进行公益性培训,通过进社区、进家庭和进养老院等形式,手把手教老人们使用电脑、智能手机,使其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早日实现“数字脱贫”。为让老年人“不掉队”,公共政策制定应积极主动“适老化”,公共服务要给老年群体“量身定做”,实现服务精准化,简单且易推行,充分体现出公共服务的包容性,让公共政策充满关怀老年族的善意与温度。

“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互联网不是只为年轻人服务的工具,老年人同样应是互联网科技发展的受益者。互联网应用加快适老化改造,既是服务老年人生活的便民之计,也是互联网发展日趋完善的表现。(潘铎印)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