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程度释放问责的正向效应

2021年04月25日 14:30:19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腾扬阳 编辑:崔凤娇

  近年来,基层问责多、乱问责的“大山”压得基层干部喘不过气,“胡萝卜太小、大棒太多”已经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下班期间洗澡失联4分钟”就被定为“给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扶贫手册中有标点符号错误”被列入了“全县通报批评”,甚至“教师假期AA聚餐”也被指为“与作风建设要求格格不入”再到今天的公职人员上班发朋友圈被诫勉……一些执纪简单化、问责粗线条甚至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的现象有所冒头。

  强化问责,绝不是为了处理或处分几个人,而是在于通过压实责任,促进党员干部警醒过来,如履薄冰、履职尽责、担当有为。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棒子把人打死”,就会损害问责的严肃性。在一线工作,基层干部本身已经承担很大压力,信息不够透明,就可能会让一线工作人员产生心理负担,弄得人人自危,积极性受挫,影响正常工作。此前,中办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规范问责、精准问责、慎重问责,真正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这给开展问责工作提出了要求,不能只着眼表面问题,还要对有关问题进行充分细致的研究研判,区分不同情况,实事求是进行科学精准有效问责,才能取得更好的政治、纪法和社会效果。

  问责不是目的,营造出“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干事氛围才是根本。这就需要严管和厚爱同步推进,问责和激励双向发力。要掌握好问责的力度和范畴,既不能“高举轻打”,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对于那些被问责之后清楚认识到错误,并积极改正,影响期满、表现好的干部,要及时关心激励,令其以饱满的激情再次投身到干事创业中;对于那些被问责之后表面上悔改,背地里却仍旧我行我素的,一经发现就要加大惩处力度,绝不姑息。在追责问责中,综合考量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挽回损失等因素,最大程度释放问责的正向效应。

  (作者:腾扬阳)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