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三个回归”,让教育教学归位

2021年07月26日 14:24:31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 张闲语 编辑:卓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聚焦了社会普遍关注的学生减负与校外培训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措施。从社会的反响反应来看,绝大多数人持欢迎态度,虽然也有一部分人处于观望与质疑心态,但主要的焦点不在意《意见》本身,而在于如何落实落地。

  客观而言,《意见》的出台是近年来国家层面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规范教育教学力度最大的一次。要让《意见》真正发挥规范引导作用,显然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毕竟“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利益群体,涉及众多部门职责,必须要统筹协调、通力合作,打好政策组合拳,才能确保各项举措切实落地。具体来说,要注重“三个回归”。

  从学校层面而言,教育部门要引导学校从繁杂的社会事务回归到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校的教育管理是前提。就目前而言,一些学校不仅要承担自身的教育教学重任,更要承担各种各样的社会事务。比如,各种APP的下载,各种微信的推广与点赞,从法制宣传,到禁毒宣传,再到秸秆禁烧,从文明城市创建,到卫生城市创建等,只要各级基层党委政府要做的一些重要工作,基本上都要求“进学校”,在地方教育部门的要求下,学校不敢拒绝,于是就层层分解任务,让班主任老师给学生和学生家长摊派任务,严重影响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首先要从教育部门带头做起,要切实减轻学校与教育教学不相干或者联系不大的繁杂社会事务,让学校安心从事教育教学,把工作时间和精力放在学校的管理上,放在教育教学创新探索上,放在立德树人的重点上。

  从教师层面而言,各大学校要引导教师从繁重的课外补课回归到高效的课堂教育教学。教师是教学相长的关键环节,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中之重,也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减少学生家长焦虑情绪的关键所在。从现实的情况看,一些学校的教师上课不讲重点关键,而是在把一些重点放在课外辅导上,俨然把课外辅导当成了教学的第一课堂,而真正的学校教学则成为了一种点缀和提升。对于成绩好、自觉能力强、父母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孩子来说,可能会跟上课堂节奏,对于那些自觉性差、家庭条件差的、父母文化差的学生来说,自然就跟不上步点。有些老师,甚至与课外补课机构形成利益体,如果学生家长不让孩子去补课,还可能会给学生和学生家长“找麻烦”。如果这股风气不坚决刹住,必将造成恶性循环,必将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唯有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加大教师校外有偿补课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直至撤销教师资格,形成警示震慑,切断课外违规补课等经济链条。这才是釜底抽薪,掐住了痛点,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学校必须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只要高效用好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升。

  从学生层面而言,教育部门要引导学生从繁多的家庭作业回归到个性的健康成长轨道。现在许多人都在责怪家长“太焦虑”“太性急”,不仅在学校布置各种家庭作业的基础上,还让自己的娃娃上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和特长班等,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作为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娃娃能够健康快乐成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娃娃能够具有高效的学习能力,关键是社会大环境必须要改变,如果你不去补课,别人的孩子在补课,这样你的孩子自然就会出现差距。从目前来看,现在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而问题的根源则在于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都是整齐划一的,甚至是超出了学生自身能力范畴的,这就变相给学生家长施加了巨大压力。在减少作业总量的同时,提高作业质量,通过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是引导学生回归到个性健康成长轨道的重要举措。(张闲语)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