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追“流星”不如追“恒星”

2021年08月06日 16:48:25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陈贤鑫 编辑:李雪艳

  近日,北京市公安朝阳分局通报刑拘流量明星吴亦凡,引起社会广泛舆论。大部分网友支持叫好,认为“刑不避‘圈’”是法治精神的体现,执法有力度国家才有公信度。但依然有小部分理智缺失的吴亦凡粉丝悖行主流价值,甚至用言语挑衅法律底线,“娱乐至死”值得警惕。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追求。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惩罚,这是社会共识,也是法治社会运行的基础。我们普通公民尚要遵守法律,作为社会公众人物的流量明星更应当遵守法律、做好表率,引领社会和谐文明,而不是裹挟着一众“粉丝”,肆意践踏法律的威严。作为“粉丝”也要有辨明是非善恶的基本素质,不冲动、不盲从,不抱有“法不责众”的侥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追失德之“流星”,追德艺双馨、德才兼备之“恒星”。

  有人认为追什么样的“星”是自己的自由,其实不然。“流星”的行为准则会降低人的道德标准、价值判断,还会占用大量的学习工作生活时间、精力做无意义之事,既不利于我们个人的提升,也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念、扭曲我们的正确认知,更会让我们成为某“流星”的附庸、娱乐的附庸,束缚真正的思想自由。而“恒星”分布于各行各业:奥运健儿奋力拼搏、突破自我,科研工作者甘于寂寞、专注专一,军人牺牲奉献、保卫家国,医生救死扶伤、医者仁心......“恒星”就在你我身边,他们是平凡英雄,但有着聚集你我、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是非久自见,不可掩也”。追星时少一份冲动,多一份理智,少一份任性,多一份自律,少一份对“流星”的狂热,多一份对“恒星”的推崇,不仅“追星人”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理想、让人生之路更加精彩宽阔,还可以凝聚社会共识,为“中国梦”汇聚时代力量。(陈贤鑫)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