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太阳鸟时评:因村制宜,走好万千乡村特色振兴之路
2024年10月17日 12:35:27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范半烟 编辑:田莉
10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考察,在村内码头察看海鲜干货和渔获产品,了解当地推进乡村振兴情况。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人民日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这些都是乡村在时间沉淀中的独特土壤,促进乡村振兴,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在因村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放大优势,打造万千乡村“独属风景”。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促进乡村振兴,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农民唱好“主角戏”,依靠地方优势、群众智慧力量,干群携手,绘就新时代人海和谐惠民共富新图景。
深挖“乡村资源”,唤醒万千乡村沉睡财富。“改革是山乡热土‘沸腾’的最大动力。”促进乡村振兴,要在思路上革新、创新,赋予乡村更多的新活力,方能赢得新未来。坚持绿色优先、生态发展的理念,着力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就需要立足当下、谋划长远,善于挖掘本土的资源禀赋,唤醒万千乡村的沉睡资源。澳角村,位于福建东山岛东南部,狭长的半岛犹如伸入海中的笔刷。促进乡村振兴,发挥澳角村三面环海的优势,坚持“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做好“海”文章,打开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径。
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各具特色万千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蔚蓝大海蕴藏着丰厚宝藏,是乡村振兴发展的特色亮点,要科学利用,在培育特色产业上下功夫,推动“渔旅”深度融合,助力村民端上“旅游饭碗”,让“蓝色引擎”动力澎湃。据了解,全村现有大马力钢质渔船88艘、水产品加工企业38家、海鲜电商117家、民宿41家。2023年村集体收入17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万元,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最美渔村等荣誉。“以海兴村,以海强村”,澳角村立足突出的沿海环境优势,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思路,推动海洋捕捞、水产品养殖、海产品加工、电商微商、乡村旅游等五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着力把好资产、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插上“数字翅膀”,绘就强村富民崭新画卷。好风景、好物产要变成造福一方的好资源,关键在“土特产”实现价值转换,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这就需要打通销售的“最后一公里”。随着数字乡村的推进,农村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新媒体宣传等,让越来越多的乡村“走出去”,在扩大宣传的同时,也带火了优质农产品,让“好物产”变成“好收益”。澳角村因地制宜,擦亮“特色品牌”,为特色产业发展插上“数字翅膀”,带动村民增收、村庄变美,打造各具特色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百姓。从广东茂名的荔枝园、山东枣庄的石榴园,到甘肃天水的苹果园……各地在建设特色现代农业上深耕,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优化农业结构,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奋力让老百姓过上更好日子。
作者:范半烟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