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刘先生爆料,日前,他到成都太古里某餐厅就餐时发现,该餐厅使用的是“阴阳菜单”——很多菜在包间内消费都比大厅贵,“少则10块,多则几十块”。(6月27日成都商报)
早在2014年我国就出台了《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文规定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这一条规定获得了广大老百姓的拍手称赞,却苦了餐饮经营者。虽然对于违反规定的餐饮经营者处罚很严厉,但由于包厢投入成本大,很多餐饮经营者还是屡禁不止地对包厢消费进行变相限制,近年来花样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更加隐蔽化的“阴阳菜单”。
包厢消费确实不能没有门槛,否则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客人点一份最便宜的菜就在包厢里坐一天,这不利于餐饮业的发展。但是搞“阴阳菜单”,不仅是价格欺诈,还侵犯了顾客的知情权。对于包厢消费,餐饮经营者应该明码标价,明确告知消费者包厢消费与大堂消费的不同,而不是新闻里的这家餐厅遮遮掩掩,还用菜量来打擦边球,结果被事实打脸。
要让餐饮业良性发展,避免出现“阴阳菜单”这类现象,一方面要将投诉处理机制常态化,通过政府、消费者以及从业竞争者等多元化监督,开通有奖举报渠道。另一方面要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经营者守法经营,对于包厢收费要“另眼”想看,以“绿色消费”为原则,公开透明为手段,协调优化,让消费者和经营者获得双赢。(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