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大门,像是一把重新丈量这个社会的尺子。那些来自形形色色的,或富有、或贫穷家庭的孩子们,迈进那道大门,穿上清一色校服,一切便“清零”,从头开始书写人生。如果把孩子的成长看成一场马拉松,那么上小学的那天,则理所当然地被看成是真正的起跑。而事实上,在“发令枪”响起之前,明里暗里的,那些各自铆劲儿、你追我赶的“抢跑”早已开始。(6月27日 中国青年报)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在的家长们更是觉得,对自己家的孩子要求高总没坏处,“起跑线”上一定不能输。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也称为“起跑线”恐慌,所有家长们都像是被卷入一股巨浪,背后好似有一股力量,推着自己不得不跟着大家一起跑。那么,这股神秘力量究竟是什么?如今的孩子们在“起跑线”上又“被”做起了怎样的准备运动?
笔者以为,这种力量表面上看是“不服输”但本质就是家长们的攀比心理在作祟。当下“朋友圈”各种“晒娃”、“晒成绩”,“晒”的家长在炫耀,看的家长却在上火:我的孩子怎么不行?可不能落于人后,一定要赢在“起跑线”。而各种教育机构,也趁势“造势”,拿出“名师”、“密卷”的“武林绝学”刺激各位“玻璃心”的家长们。
事实上,教育部和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都有规定,严禁小学、少年宫、社会团体及社会培训机构等举办学前班,认为过早强化小学知识,对学龄前一年的儿童来说是违背成长规律、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做法。孩子们在“起跑线”上“被”运动了,如果孩子能接受,其天性也将受损,孩子若是不能接受,就会造成“厌学”等恶性循环的学习态度,反而让家长一场算计皆成空。
“揠苗助长”会适得其反的道理人人皆知,但攀比心理的鸿沟也总让人无法逾越。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家长还需多一些“理智”,少一些“攀比”,让“起跑线”恐慌平和下来,使孩子在天真烂漫的年纪里享受到童年该有的乐趣。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而不是过早拔苗,对学习的兴趣过早枯萎。(鹏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