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监控探头的,只能是法律

2017年06月27日 15:03:58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关育兵 编辑:王梅芳

  近日据网友爆料,清华附中将台路校区教学楼及宿舍男厕在上周日被安装了摄像头,此举引发网友热议,不少在校学生也表示不解。昨日,校方表示,安装监控是为校园暴力及吸烟事件取证,称监控存在盲点,且只有单一领导能够查看,不过考虑到家长和学生反对意见较大,目前校方已决定将监控拆除。(6月23日《北京晨报》)

  为什么要在厕所这样隐私的区域安装监控?校方的回应,是为校园暴力及吸烟事件取证。校园暴力事件,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热点,治理校园暴力,已经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思考。在教室里、在校园里,学生不会也不敢吸烟,但躲在厕所里抽烟,却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事。毋庸置疑,在厕所安装监控,不仅能够起到震慑作用,也确实能够对这两类行为进行证据固定,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个年纪吸烟的孩子很多,我们希望可以加强管理,同时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学校的用心可谓良苦,其出发点也能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从预防措施来说,学校也是下了功夫的。监控位置有盲区,这就尽最大努力避免拍到隐私区域;“只有一位男性校长能看到监控”,这也就把可能发生的隐私侵权行为降到最低。但即便如此,这样的行为也是不恰当的。

  2007年4月施行的《北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中规定,“设置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不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对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图像信息,应当采取保密措施。”很显然的是,在宿舍男厕安装了摄像头,已经违犯了这一规定。

  不能否认,学校的良苦用心;也应该承认,在治理校园暴力及吸烟上,学校确实缺乏更有效的取证手段,这些都影响着学校管理作用的发挥。选择安装监控,确实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现实。然而,学生吸烟只是不良行为,校园暴力即便违法,这些也都需要用法律允许的方法进行管理。如果学校先行违法违规,这样的治理,即使取得成效,也会失却意义。以暴制暴,以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对学校的管理,并不是法治和文明前进的方向,更可能给学生今后的行为以不应有的效仿。

  在公共场所安装监控已是大势所趋,但监控的扩围不以牺牲民众的隐私权为代价,这是底线。公共场所的监控并非是“无死角”的全覆盖,而是有着严格的区域限定的,比如公共场所通道和应急疏散口等“不涉及公民隐私的公共区域”。所以,监控安不安,怎样固定,不能仅出于管理的需要,更需要法律的校正,也是学校应有的“普法课”。(关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