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车顶“兜风”重在受到惩罚

2017年06月27日 15:19:04 来源:四川新闻网
关育兵 编辑:邱令璐

  日前,一段约十秒钟的视频引起宁夏吴忠当地网友的关注。视频中一位女子面对镜头展露笑容,过肩长发被风吹得飘然灵动,只是这名女子坐在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车顶。6月21日,宁夏吴忠交警通报称,目前驾驶员以及坐在车顶的女子均已到案,交警部门已经对其做出处理。(6月22日中国青年网 )

  警方的通报显示,事发地为吴忠市慈善大道。公开资料显示,吴忠立弘慈善大道全长53.2公里,设计时速为80公里/小时,由此可见,当时车辆的行驶速度并不会低。这与警方从视频画面做出的判断相符。但显然的是,以轻松惬意的坐姿在车顶“自由飞翔”、展露笑容的女子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性。

  这种危险,首先当然来自于自身,关涉个人安全。有网友就说,“这种车顶坐人兜风的,一旦急刹车,人就会飞出去,后果不堪设想”。这不是危言耸听,但凡驾车者,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但这种危险的行为,又不仅关涉“兜风”女子及当事驾驶员,还关涉公众安全,有人就说,“这不是害别的司机么?”这样的说法,并不尖刻。

  因此,对于警方做出的处罚,驾驶人秦某某记2分、罚款50元;坐与车顶的女子罚款10元,网友们表达了一致的赞同。不少网友的意见,是表示罚的太少了,“罚了跟没罚一样”“罚多少?搞错了吧?”“太人性了,扣2分,呵呵”。网友产生这样的认识,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表明网友充分认识到了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但是否过少呢?

  判断罚的少不少,应该说有三个标准,一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从情理上来说,面对这样一件已经发酵的公共事件,警方是会认真依据法律法规做出判定的。即便其中有个性化的成分在,但不至于偏离大的方向。因此,在处罚的标准上,公众不应有太多的怀疑。

  其次在于当事人的态度。“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当事人的态度如何,显然会影响警方对处罚轻重的判断。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出于逃避和害怕的心理而躲藏了起来,这样的做法虽然不对,但也表明,他们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错误性;此外,二人更通过网络表达了悔意,劝告网友不要跟风模仿。这些都表明,当事人的态度是正确的,对于所发生的行为是悔恨的。既如此,已经达到了处罚的目的,加重处罚并无太大的意义。

  再次,在于能否以儆效尤。处罚的目的,不仅在于警告当事人,也在于警醒他人,这也是对酒驾加大处罚力度的根本原因。从现实来看,这样的危险行为,是很少有人去做的;因此,只要按规定处罚,是能够给他人以警醒效果的。

  在特殊情况下,加重处罚显然更有震慑力。但处罚也并非越严厉越好,这已被实践所检验。真正的常态,是让一切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不产生漏网之鱼,这远比加大处罚更有效果。对此,无论是公众,还是执法部门,都应有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