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执法不再增添“闹剧”

2017年07月14日 16:58:41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白衣天使 编辑:王梅芳

  7月9日中午12时许,青岛市开发区一名开奔驰的女司机,压碎了路边装修工人的几块大理石板,她拒绝协商赔偿,让几个工人去法院起诉。无奈之下,工人报警,110民警出警调解未果,因管辖分工,交警再次到达现场,之后发生了交警、女司机二人间的对话,该女子拍摄下了交警的执法过程,并将两段视频发到网上,这两段视频引发了广泛讨论,不少网友声讨当事女司机态度,称其无理取闹,欲激怒交警博得舆论同情。(7月14日澎湃新闻)

  事件中,女司机一再声称交警的态度不好,错她可以认,但就是不愿意配合交警执法。大多网友表示,交警的态度并没有很不好,可能或许有一点情绪没控制住,但难道不是因为女司机拒不配合执法吗?女司机可能是想争取“舆论”为自己“助威”,一起来讨伐交警的,但没想到,这个算盘没打明白,没有骂交警的,都是朝着这女司机来的,成了一场“闹剧”。此视频被广泛关住后,不少网友给予执勤民警以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执法过程中遇到相关人故意找茬、妨碍执法的情况时常发生,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大量旁观者起哄,相对人有“法不责众”的心态,故意刁难甚至对抗,造成执法工作难以进行。在民众心中,“文明执法”是民警执法的行为准则,因此,不乏有些人在扰乱公共秩序或违反社会秩序后,不愿承担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总是强调“客观”原因,拒不配合正常执法,有的还讽刺挖苦,恶语相加,有的甚至辱骂撕扯,对执勤民警进行身体伤害,并用“文明执法”来制约民警,这样既挫伤了民警的执法积极性,又影响了警民关系。

  笔者以为,一方面,公民要提升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自觉履行其配合执法的义务。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宣传,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在全面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公众对于执法队伍的执法行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执法活动中,工作人员要握好执罚“尺度”,热诚、真诚对待执勤执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合理妥善的解决在执法过程中与违法、违规人之间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只有公民和执法人员互相配合、互相理解、规范行为,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有秩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