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重庆荣昌铁路职工徐前凯铁轨上勇救老人的事迹传开后,社会反响强烈。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到徐前凯救治的医院看望、慰问。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重庆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
这条社会热点新闻让我联想到曾经小时读过的一本书《欧阳海之歌》,革命烈士欧阳海舍命拦惊马,同样是列车,同样是救人,不幸的欧阳海是失去了生命,幸运的是他救了一列车的人和物。徐前凯刹那的选择,映射人性的光芒,这就是现代版的欧阳海啊。
遥望岁月,让我们来回顾革命烈士欧阳海的英雄事迹。让时光穿越到1963年11月18日清晨,欧阳海和七班战士随大队行进在京广铁路的两山峡谷间时,满载旅客北上的288次列车迎面急驶而来,驮着炮架的一匹军马猛然受惊,蹿上铁道,横立双轨之间。就在火车与惊马将要相撞的危急时刻,欧阳海奋不顾身,跃上铁路,拼尽全力将军马推出轨道,避免了一场列车脱轨的严重事故,保住了旅客的生命和人民财产的安全,自己却被卷入列车下壮烈牺牲,年仅23岁。
我们在徐前凯身上仿佛看到了欧阳海的影子。7月6日,重庆荣昌火车站职工徐前凯在调车作业时发现一位老人正要横穿铁路,却未注意到行进的列车已经靠近。在千钧一发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果断调下列车,冲上铁轨,从列车车轮下救下老人,自己却永远失去了右腿。
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的情怀代代相传。欧阳海舍身推战马、勇救人民生命财产的壮举,实践了自己的人生格言:“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而徐前凯也是如此。千钧一发之际,他想到的只是救人于危难、助人于紧急。事后,躺在病床上的徐前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的第一句话是:“来不及多想,就这么简单。”这种见义勇为、百折不挠、舍生取义的情怀,不正是我们这个国家和社会需要弘扬、需要代代相传吗?
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英雄力量鼓舞人心。英雄不求回报,而社会给予英雄最大的温暖与关爱。1964年,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三湘四水、大江南北。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陶铸等纷纷题词,号召全国军民向欧阳海学习;欧阳海精神当时在全国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鼓舞力量。铁路职工徐前凯的事迹传开后,感动着山城,感动着社会各界。日前,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向全市市民发出向徐前凯学习的倡议。重庆市荣昌区委授予徐前凯“荣昌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成都铁路局开展向徐前凯同志学习的活动,连日来,重庆、成都、贵阳两省一市的数万名铁路干部职工掀起了学习徐前凯先进事迹的热潮。在这个酷热的夏天,一个普通的名字——徐前凯在巴渝大地、铁路内外是如此的响亮。
自强不息、扶危救困的核心价值引领社会风尚。见义勇为、扶危救困,既传递个人美德的力量,又映照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弘扬。舍命拦惊马的英雄欧阳海用短暂的年轻生命,诠释了他日记本里的铮铮誓言: “我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战,为人民献出问心无愧的一生!”今天的英雄徐前凯在病床前这样说:“虽然我失去了一条腿,但那毕竟是一条人命,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会这么做。” 徐前凯的凡人义举告诉我们,这个社会既有真情、有大爱,也有大义凛然、临危不惧的平凡英雄,更有勤勉尽责、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铁路人。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无论何时都有那么一群为公而忘私的人,欧阳海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烈士,徐前凯是当今时代的楷模,或许境遇不同,但他们都代表了不同时代共产党人的品质、情怀和社会责任,弘扬了中华民族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他们的精神都值得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学习、传颂、发扬光大。
好样徐前凯,现代欧阳海。(钱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