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干部要摒弃“侥幸”心理

2017年07月21日 17:07:20 来源:四川新闻网
栖寒 编辑:蔡晓慧

  贵州省委原常委、遵义市委原书记廖少华在落马前不久还带领干部开展警示教育;山东省威海市经信委原主任王强在参加警示教育时忐忑不安,出了会场酒杯一端,就“一切照旧”……可见,接受警示教育必须对号入座,一旦把自己置身事外,甘当“看客”,往往会重蹈覆辙。(7月20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正风肃纪教育的不断深入,各地政府都在大力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案件启示录、官员忏悔现身说法案、警示讲座、反腐电影和电视剧等多种形式,让警示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形成共同提高的良好教育氛围,让大家在工作生活中时刻警钟长鸣,严格遵守党律国法,决不越雷池半步。

  时下,一些基层党组织中,警示教育活动却存在一定的形同虚设的现象。警示教育活动现场党员干部少,教育活动时间短,活动现场互动率不高,现场党员干部玩手机,打电话,聊天现象严重。这些都折射出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应付心态。在这种应付心态下,警示教育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即便组织一次警示教育,也是走走过场,简单读一下文件,缺乏把党员干部自己摆进去,切身体会的查找自己问题的思想碰撞,缺少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洗涤、心灵受到震撼的实际意义。

  贪污腐败,收受贿赂,走上犯罪的道路,都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由浅入深的“渐进式腐败”往往是“放长线、钓大鱼”的过程。我们常讲“警钟长鸣,预防为主”,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引以为戒、自警自省”这根弦,加强警示教育,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摒弃侥幸心理,绝不能有“差不多”的应付心态。很多时候,一旦把自己置身事外,甘当“看客”,往往会犯同样的错误,只能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古人云,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不论看忏悔录,还是看反腐剧,亦或者是现场警示教育,要想有所收获,就不能有“看客心态”,还应把自己摆进去,反思自己是否能够抵得住诱惑,对警示教育要入耳入脑入心。长此以往,才能摒弃自己“侥幸”心理,不断纯洁自己的操守,净化自己的灵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栖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