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系列评之二
新常态,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主题词之一。“新”意味着不同以往、力求革新,“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恒定不乱,“态”意味着稳中有升、结构调整的良好态势。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常态”贯穿全集,生动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转变发展方式的伟大实践。
有“新”就有“旧”。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迅速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客观的看到,这种快速的经济发展依托于我们庞大的自由市场,依托于巨大的人口红利,依托于对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虽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这是经济总量上的第二,而非经济实力的第二。特别是当前投资、出口的拉动力越来越小,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紧,原有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新旧之间,唯有结构之变方能破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体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开启了一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
目标之变—“先吃饱”到“要吃好”。以来,我们过多的注重经济总量,为了是“先吃饱”。现在,我们具备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就要努力“吃得好”,注重经济总量与经济质量的统一,更加注重经济质量。
方式之变—“生产什么,卖什么”到“需要什么,生产什么”。 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这是经济供给侧改革的组合拳,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只有以需求为导向,产品才能卖得好,企业才能逐步成长壮大,经济才能实现良性发展。只有以创新创造为手段,产品才能抢占制高点,立于不败之地,避免走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老路,避免走进产能过剩的“死胡同”,从而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可持续之路。
管理之变—“两手都要硬”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此我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及财税、价格、金融、信用体系等基础性、关键性的改革,市场的改革实践随着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而深化。
当然,不能否认,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经济增速放缓、落后产业淘汰等发展阵痛。但长痛不如短痛,中国这艘经济巨轮如果此时不调整方向,迎接我们的只有是冰山!何况,我们已经尝到了一些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红利,双创经济、共享经济、互联网经济、农业供给侧改革等如雨后春笋,迅速长成,相信有气有节、傲然挺立的茂林深篁不在遥远。
只有实现有质量的发展,才有抵达光明的未来。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它必将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未来!(龚肃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