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凉帽,拎着简易提包,8月2日,92岁的吴老先生拄着拐杖走进华商报社一楼大厅,来为“牵手行动”的贫困大学生捐助的1万元。吴老先生已是连续第三年前来给贫困学子捐款。2015年他在捐出1万元后,又补捐了5000元。三年来为“牵手行动”共计捐款3.5万元。老人身上还有一份捐款记录,上面显示从2010年至今,他已向地震灾区、孤寡老人、贫困学生、重症患者等捐款30余笔,总计超过16万元(8月3日华商报)。
面对用“小吴”作为捐款昵称的92岁老人,我们年轻人不仅是感动,而是一种榜样的力量在不断地鞭策着我们。而且,这是吴老先生无私奉献精神的人格魅力在感召着更多的爱心人士汇聚正能量。
正如雷锋同志生前在他的日记中所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用实际行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并且通过日积月累将它汇集起来,那将是巨大的社会正能量。而且,这样的爱可以使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和家庭走出困境,可以让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而且,当众多贫困大学生用知识改变命运之后,正是我们大家共同携起手来改变了社会的落后面貌;而且,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进步;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活着才会更有意义。
记得,严肃连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先生这样说道:“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这说明,一个92岁高龄的陕西老人,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究竟怎样才能实现;这说明,一个92岁高龄的老人,他不但已经与世无争,而且通过大彻大悟,他只想在有生之年尽其所能,为他人和社会多做一些善事。
一个92岁的老人,在社会公益捐款方面不仅默默走过了19个春夏秋冬,而且毫不吝惜地捐出了自己省吃俭用的16万元。面对吴老的慈祥与善良,我们敬仰他的崇高品德;面对他的执着和不改初心,我们一定能从他的精神财富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因此,“小吴”不仅是一个92岁老人捐资助学的昵称,而且是这个老人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在他身上所拥有的精神财富,不仅是他自己的荣誉,而且是所有中国青年道德行为的标杆与典范。人们常说,善念修正道,善德需善举;人们常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只有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才能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变成现实。而且,中国梦只有我们每个人积极参与,我们才能向世界传播中国梦的巨大正能量,而绝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自己。
一个92岁老人的身影可能有些驼背,但是他依然是我们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一个92岁老人用“小吴”作为昵称,不仅是在调侃和激励自己,而且是在塑造自己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做人的人格魅力。而且,他对于社会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正是鲁迅先生所赞美的“伟大人格素质”与优秀品质。(郭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