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干部工作座谈会上,来自基层的几位同志坦诚道出心声:“基层工作压力大,待遇低,不受人待见”“同城里比,基层生活条件是差不少”“在基层苦点、累点倒也没什么,最怕的还是没有多少发展机会和希望”……
基层生活不方便,购物、就医远一点不假。但基层是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是经济社会建设的最前沿。基层干部是促发展保民生的“领头雁”、访民情解民忧的“知心人”、抓稳定促和谐的“主心骨”。工作虽然苦一点,累一点,杂一点,不过如此做群众工作更实在,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基层是锻炼干部的大熔炉。观察新一届中国领导人成长足迹不难发现,不论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他们基本上都具备“草根”的工作经历,都具备与普通农民、工人、军人一起生活和工作的经历,都是从艰苦的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近年来,从基层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李培斌,坚守基层司法调解工作30多年,先后成功调解矛盾纠纷数千起,化解群体性事件上百起,被尊称为“金牌调解员”;李保国,30多年来经常走进田间地头,用农民的语言讲解技术,培养了一批“永久牌”的“技术把式”,被尊称为“太行新愚公”;毛丰美,为了“让全村百姓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用30多年的时间铸就一座“干”字丰碑。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干部的成长离不开磨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从古至今,一个人的成长往往要经历“一番寒彻骨”,才能“吹尽黄沙始见金”。因此,基层干部要摆正心态,知足常乐。
基层充满诗情画意。基层,空气清新,绿色食品,少了各种各样应酬,身体更健康;基层,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心无旁贷地干事情,看看书,写写作,谱写别样的“乡间小曲儿”。“小桥流水人家”、“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基层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闲暇可以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多一份对生活的积淀。
基层干部已经成为领导眼中的“香饽饽”。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党组织对基层干部都非常重视,关心和爱护广大基层干部,为基层干部创造良好工作和成长条件,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已经常态化;在基层锻炼干部、发现干部、培养干部,工资待遇向基层干部倾斜、评优选先向基层干部倾斜、选拔任用向基层干部倾斜已经成为制度化。可以说,基层是锻炼干部的大舞台,基层干部前途一片光明。
“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基层干部不能只看见“苦、累”,以这样的心态干工作,就会度日如年,基层干部要少点“急功近利”,多点“淡泊明志”。基层干部,要时刻铭记自己的“服务员”身份,“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基层干部要成长,要做大事,就必须要经历各种磨练。在磨练中千锤百炼,提升工作能力;在磨练中厚积薄发。因此,基层干部积极投身基层,融入基层,敢于吃苦,乐于吃苦,才会增长才干磨练成才,才能把自己锻造成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