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宫”贪腐官员缘何不缺“剧本”

2017年08月15日 18:39:15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鱼予 编辑:王梅芳

  近日,安徽阜南县委原书记、安徽省农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农服”)现任副总经理殷光立,因涉嫌受贿、私分国有资产等犯罪,于2017年7月底被安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和一般职务犯罪案件不同的是,殷光立此前已有犯罪前科:16年前,他曾因犯受贿罪被判刑10年。(澎湃新闻8月13日)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其大意为人经历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也被引申为一旦受过伤害就对类似的事物或事件十分惧怕。然而,报道中的殷某却活脱脱的上演了这一幕“不相信蛇是冷的”闹剧。16年前,他曾因犯受贿罪被判刑10年。时至今日,再次因涉嫌受贿、私分国有资产等犯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相同的人、相同的事,稍微不同的是时间跨度。暂且抛开《一手遮天:18名县委书记垮掉的警示》是否历历在目,“二进宫”贪腐官员缘何不缺“剧本”?

  剧本,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等。其反映在戏剧冲突上的结构必然形式一条由冲突动作所引起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亦即启承转合的情节链,而且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回到本案,剧情可谓是跌宕起伏。但根据国家公务员法第24条第1款,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或许,一个国有独资公司头衔成了其“翻身”资本,面对拥有土地面积100万亩,资产总额327.79亿元,注册资本100亿元的“肥缺”,眼馋也就在所难免。可问题是,谁又给了他再度走上受贿老路机会?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话又说回来,像殷某这样的事件也并非孤例。此前就曾有一个受贿前科的人,刑罚执行完毕后,几年间便担任起余姚市某局副局长的职务,又再次受贿的“官场奇葩”。当然,翻阅殷某简历,也曾是一位聪慧通达、体恤农民疾苦的“青年才俊”式的好干部。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党的政策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无可厚非。而且让有能力的官员为社会出力也并不是什么坏事。但一个有类似前科的人,再次担任国企领导干部,这无疑是对党和政府形象的很大损害,亦是对干部任用制度戕害。

  剧本的成型,最重要的是能够被搬上舞台表演,而有的剧本则只能作为饭后茶余调侃的话题。殷某的“蹩脚戏”把现实和过去交织起来,把如今和过去互相穿插起来,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瘦死骆驼比马大”不排除早前在位时一些利益链的存在;不排除管理有方、能力上有过人之处;不排除其善于伪装,暗地里一直窥探以权谋私机会;更不排除当地组织部门,在干部工作考察和所在单位日常监督上存在的不足。有道是“心有余悸”,殷某能通过假释、进而入驻国企、再贪腐,何以避开组织考察,何以能私分国有资产,都着实值得捋一捋。

  这正是钱有正反面,不去翻永远都是一个面。至于“二进宫”贪腐官员缘何不缺“剧本”,责任也全不在他。但贪腐“二进宫”给公众留下的信任伤痕却不易弥合。这同时也带给监督部门警醒,该如何严把纪律关,以刚性的纪律约束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如何严把监督关,强化监督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如何严把审批关,杜绝“带病上岗”现象出现。总之一点,唯有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才会少了选拔用人“闹剧”。(文/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