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街头出现了一种“共享马扎”,可供人们免费使用。记者在东三环长虹桥北公交站看到,“共享马扎”与普通马扎无异,仅多了一个二维码。但不到一天时间,摆放的十多个马扎只剩下4个。公司客服表示,已料到马扎会丢失,但该行为算是公司项目的前期推广。专家表示,“共享马扎”并不算“共享经济”,扫码后显示的内容也应该有相关部门的审核。(8月14日《北京晨报》)
昨天发布的《分享经济舆情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2017年的分享经济发展迅猛,在出行、住宿、私厨、医疗、众包物流、服务众包、教育、知识付费、内容创业、股权众筹十大细分领域全面开花。但在众多的分享经济领域内,安全保障、服务质量、价格垄断、个人隐私等四大方面的负面舆情事件数量较多。可见,“共享经济”好坏共存,不过,连马扎也蹭“共享”热点,倒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共享马扎”是把“共享经济”当作筐了,什么都往里面装。
据了解,“共享马扎”看起来与普通马扎无异,仅在布面印了一个巨大的二维码,旁边有“共享马扎”的字样。扫码后即进入一家公司的微信公众号,除“共享马扎”外,还有几个其他项目的介绍和推广。这显然是为了做广告罢了。况且,马扎只需扫码便可使用,并不需要注册和押金,如网友评论“这还扫什么码呀,直接坐上去就共享了呀。”毫无疑问,“共享马扎”并不算“共享经济”,只是把马扎作为一个载体,实现推广和广告的目的。
当下“共享泛滥”,许多商家喜欢打着“共享”的噱头,把一些落后产业变成先进产业,是出于宣传目的或是收取押金的目的。“共享马扎”不算共享经济,其实质却仍是一个商业行为。不是一说“共享马扎”就可以随意放在城市的街头,就可以冠冕堂皇没有人管了。“做广告”是要有相关资质以及相关部门的批准,扫二维码后显示的内容应该有相关部门的审核。否则就是“牛皮癣小广告”了。
“共享经济”也是属于市场经济,要经受市场的检验,但却需要必要的规范,要遵守相关法律,要有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不是想投放就投放,也不是随便何地何时都可以投放。诚然,商家投放“共享马扎”本意是为了做广告,即便是被人取走也没有关系,但却仍然要经过相关审批,要经得相关部门的同意,如果大家随意在城市街头摆放东西,说一句“共享某某”就行了,那么这么做,不仅使城市变得混乱,更会玩完“共享经济”,结果是多败俱伤,使“共享经济”再也难以获得民众的认同。
“共享马扎”从本质而言,只不是新型“牛皮癣小广告”,如果不加以规范,这样的“牛皮癣小广告”恐怕会多起来,可能会多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真到这一天,麻烦就多了。这是我们不愿意见到的。还是先收紧篱笆吧。(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