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接待13个检查团”如何“瘦身”

2017年12月11日 16:38:18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前溪 编辑:蔡晓慧

  “这一早上要接待13个检查团,只好让乡里干部全部上阵。”临近年终,频繁的检查评比让东北某乡党委书记备感压力。检查评比是上级督促下级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查评比防差堵漏、激发干劲,很有必要。但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存在流于形式、可有可无的检查评比,这不仅加重基层负担,影响正常工作,还催生了形式主义和虚假作风。(12月10日《人民日报》)

  每到年底,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均要下基层进行检查,看看布置的工作是否落实到位,这样,基层遇到“一早接待13个检查团”也就不奇怪。现在接待的成本降低了不少,不然的话,陪同吃饭就要花费极高的成本。不知道谁来检查这些“检查团”?这些“检查团”如何“瘦身”才能不妨碍基层的工作?

  为了应付检查,基层工作人员日夜加班,恐怕也无济于事。而且每项检查都得准备完整资料,大量复印、装订的重复劳动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而检查往往走马观花,翻一下部分材实就完事了,检查过后,准备的材料就成为了废纸。检查的问题不少,也多是老问题:

  其一,检查往往重复,看似不同的检查团,只不过是角度稍微有些不同;其二,检查往往只注重材料,基层准备了各种材料,既耗费时间,也浪费纸张;其三,检查多成为一种形式,检查组的人员走过场,基层准备的人员也以材料对付,弄虚作假的作风也就由此衍生了。

  老套路的检查已经落后了。这需要重新定位“检查”,第一,需要对形形色色的“检查组”进行“检查”,对一些可以合并的检查要进行合并。这样既减少检查组的成本,也可以减少基层的工作量;第二,检查的方式要改变,检查应该注重实地考查,而不是看材料。如果不要求基层准备材料,他们就会将工作落到实处,而现在只重视做表面文章,光鲜的材料背后可能是破败的现实;第三,检查的时间应该在平时,应该是多采取暗访的形式,而不是扎堆集中在年终,更不是事先通知到位。

  “一早接待13个检查团”是基层对检查的抱怨,从中反映出当下的检查,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实质,都显得落后了,检查需要有质的提升,需要有质的改变,该是对检查进行重新定位的时候了。检查不与时俱进,基层工作人员觉得累,且毫无成就感,如此检查也会导致极大的浪费。

  算算检查所造成的成本,或许会吓人一大跳。“一早接待13个检查团”能否倒逼“检查升级”?(前溪)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